艾森网消息:政府终于公布由资深大律师郑若骅接替袁国强出任律政司司长,袁国强在五年半的司长任期内,处理了普选特首政制发展及占领运动、立法会议员宣誓风波,以及一地两检等极具争议的事件,到最后更成为泛民主派针对的”箭靶”,不过还是努力在中央和本港法制的交汇点中找出路,完成艰难任务。
回归以来的三任律政司司长梁爱诗、黄仁龙和袁国强,以袁国强面对的争议最多,原因是他在政治气氛极端化的环境下上场,行政长官和泛民之间的关系是历来最差,而泛民又遭激进力量牵扯,与中央对峙更甚。政府要在这段时间按照早前的承诺,启动政制发展,建制与泛民之间的斗争白热化,具体化成占领运动的对峙。
在政制发展上,袁国强属于由当时的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领导的”政改三人组”,并非矛头重点,但是由于占领运动主催者摆明是以违法手段来进行”公民抗命”,其后的法律追究,就把肩负最终检控责任的律政司司长推上前台,导致他成为占领运动支持者的主要攻击目标。
助稳定乱局 遭泛民猛击
在占领运动之前,已经有其他冲击行动,初审法庭的判决,有的建制派嫌轻,有的泛民嫌重,袁国强在风眼之中坚守原则,对一些判刑太轻者上诉要求加刑,强调纯粹基于法律而不含政治考虑,而且最终获法庭判决有理,但仍遭泛民标签为政治检控。
占领运动加强了中央对港独滋长的戒心,其后部分在占领运动中冒起的激进分子赢得立法会选举,更在就职宣誓时以种种举动表达否定《基本法》的立场,中央为维护主权原则,毅然透过人大释法来褫夺这些人的议员资格,律政司司长成为了这场硬仗的前锋,在法律基础上据理力争,被泛民猛烈炮轰,承受着极大压力。激战的结果客观上有助政局拨乱反正,泛民因失掉了几个议席,失去了否决建制派提请修改立法会议事规则的权力,令其拉布武器大减。
有这样的”旧恨”,当袁国强负责高铁西九龙站一地两检的法律问题,自然再度成为泛民开足火力抨击的对象。
实际上,袁国强因为健康问题,并不恋栈律政司司长之位,本来不打算加入新一届政府,只愿意”讲义气”处理好与内地讨论一地两检的复杂法律问题,现在功成身退,他过去一些争议性高的检控,其纾缓政治乱局的功效亦日趋明显。激进分子领教了非法”勇武”抗争要承受的法律代价,大为收敛,袁国强成功维护了法治,纵使这方面是激进泛民所不欲见。
立法连场硬仗 须稳阵脚
现在袁国强在新政府民意支持度高的环境下退下火线,交棒给郑若骅,摆在郑若骅面前的,仍然会是连场硬仗。
西九站一地两检将展开本地立法阶段,以及《国歌法》本地立法,都是烫手山芋,还有当年导致七.一大游行的《基本法》二十三条本地立法,这都是香港特区须负的宪制责任,故林郑月娥虽表明目前不具备二十三条立法的社会环境条件,大家不急于一时;但是,当一地两检和《国歌法》两大棘手任务完成后,郑若骅无可避免要面对二十三条立法的难题,并要为此酝酿准备。
她昨日形容一国两制在落实时遇到一些从未遇见过的新的法律挑战,而她相信只要坚持以法律原则,客观理性分析人大按照中国宪法制定的《基本法》,社会最终会取得一致的法律结论。面对预计接二连三的风浪,新任律政司司长务须坚持法律原则,作为稳定社会的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