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郑若骅应吸取教训再起步

2018-01-08 16:59:22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1月8日发表题为“郑若骅应吸取教训再起步”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资深大律师郑若骅甫就任律政司司长,就因住所怀疑有僭建物,面对一场政治风波。正如一些立法会议员所言,她在考虑出任律政司司长时,未有适时妥善处理有关情况,欠缺政治敏感度,以致与公众期望出现落差。郑若骅是出任律政司司长的难得人选,往后要面对的挑战极多,她应深切吸取这次事件的教训,以积极行动重建公众信任,在布满荆棘的路上再起步。

未做过官 致敏感度低

过去几年,不少高官与从政人士因涉僭建受非议,也引起社会激烈反应,公众对高官住所是否涉僭建,有很高标准,不容丝毫违规。郑若骅在法律界工作多年,也参与过咨询委员会等公职,但从未做过高官,没经历过任官职的品格审查,对住所的僭建问题,意识不强,令她在出任律政司司长的过程中,没有把问题先解决好,以致掀起风浪。

这次风波是郑若骅上任后第一场政治考验,观其“危机处理”,交代尚算迅速,也实时采取了积极行动应对。她于消息见报后,立刻发出声明回应事件,并召开记者会解释,承认于二○○八年购入大宅时,有关情况已经存在,没作过其他结构性改动,也坦言当时自己警觉性不足。与此同时,她聘请了专业人士入屋检视,并承诺会配合屋宇署的调查,如发现有任何违规,立刻处理。

郑若骅购入住宅时,并不是高官或政治人物,僭建情况在香港甚为普遍,许多买家都愿意接受经改动的物业,她当时对此未“高度警觉”,可以理解。不过,当她决定出任律政司司长这重要职位时,情况就很不相同,正如一些建制派议员所言,市民对问责官员有非常高的要求,她对这身分改变似乎不够敏感,因而未能主动“拆弹”。

郑若骅作为从政“新人”,应好好吸取这次事件的教训,务须大大提高政治敏感度,时刻检视个人与公务有无引起非议之处,尽量造到“不染尘埃”,才可以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职务,应对未来的挑战。

战将难求 应给予机会

郑若骅接着应做的,是尽快确定住宅内那些部分是僭建,然后将之拆除,整个过程都必须透明,如有未发现的情况,也全部开诚布公,以重建诚信形象。如法律界人士汤家骅所言,只要她尽快把涉嫌僭建物还原,问题便不大,他不认为事件会与其工作能力扯上关系。

律政司司长未来要负责“一地两检”和《国歌法》本地立法等复杂工作,在维护法治与“一国两制”方面,担当极重要角色,要寻找适当人选,十分不容易。郑若骅是行内公认能力与经验卓越的资深大律师,在内地与国际都有一定地位,她答应出任律政司司长这“三煞位”,担负起极艰巨任务,实属难得。今次事件虽然备受争议,但战将难求,公众应给她机会,在吸取教训后从新起步,以其才能做好律政司司长的工作,对维护法治有所作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