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助长者老而不孤

2018-01-21 16:29:43 信息来源:星岛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星岛日报》1月21日发表题为“助长者老而不孤”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创新猷,设立孤独事务部,应付社会上日益扩大的孤独问题,令人想到脍炙人口的民歌“伦敦街头”(Streets of London),歌词描绘的寂寞老人凄凉境况,不但在今天的英国仍见,在香港也一样。

这个创新意念并非来自特蕾莎·梅,而是来自反对党的已故议员考克斯,这位工党女议员去年被极右分子刺杀,但是她生前成立的考克斯孤独事务委员会,继续探讨英国社会的孤独问题,并且建议政府成立孤独事务部,制订处理孤独问题的政策。特蕾莎·梅不囿于党派之见,纳入自己的施政,有利她在民众心目中加分。

英国红十字会有份进行的调查,估计全国有九百万人面对孤独问题,比全港人口还要多。而英国一个慈善组织表示:有一百二十万位长者经常感到孤独,有三十六万人一星期没有与亲友说过话,还有二十万人一个月都没有与亲友交谈。

有医生组织形容孤独是“隐性流行病”,影响身心,甚至与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有关。在新部长领导下,国家统计局将订立量度孤独的方法,政府会成立基金,与考克斯孤独事务委员会、商界及慈善机构共商对应策略。

伦敦街头 在港重现

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失业率低过百分之三,以披头四为主力的“摆荡伦敦”文化风靡全球,但是伦敦街头仍然踯躅着一些彷彿被社会遗忘的人。创作歌手麦克泰尔(Ralph McTell),藉词安慰一个强说自己孤独的人,举出了四个伦敦街头可见的真正孤独例子,包括一个拾旧报纸来看的破鞋老头、一个衣衫褴褛挽着两大袋急步而行的老妇、一个在通宵咖啡店花一小时喝一杯咖啡后踽踽回家的老汉,以及一个冬雨中无人关心的退役老兵。

就在特蕾莎·梅宣布任命孤独事务部长前的平安夜,一个曾经参与福克兰战役的老兵,便被发现冻死在苏格兰爱丁堡街头。

放眼今天的香港,失业率与半世纪前的英国同样不足百分之三,但是麦克泰尔歌词中描绘的孤独老人,仍然随处可见,他们可能是街头拾纸皮的公公婆婆,可能是独坐公园、商场或快餐店一角消磨时间的长者,他们也许不至露宿街头,但是孤单独居,与英国的寂寞老人同一境况。

空巢日多 望解寂寞

孤独问题,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有时会面对,但是,持续感到孤独,还是以老人家居多。本港社会愈来愈趋向核心家庭,不少子女成长或婚后都会与父母分开居住,另外有子女移民外国,或北上谋生,导致面对“空巢”的父母愈来愈多。要是配偶不幸离世,倾谈对象更少。随着人口老化,孤独老人的问题会愈趋严重。

尤幸本港人口稠密,独居老人不论贫富,在商场和公园逛逛坐坐,还可以看到人来人往,吸收一点新鲜事物,懂得手机上网的,也可以利用社交群组与朋友联系交流,家中有外佣的,则多个交谈对象,另有长者有事没事都去看看医生,排解寂寞。幸运者有子女要求帮忙看顾孙儿,生活算有所寄托。可是,社会上仍然有不少缺乏沟通对象的长者孤独终老。

本港未必须要像英国设立一个“孤独事务局”,但是,政府和社会仍须正视孤独老人的问题,尤其是找出隐性孤独老人,为他们安排群体活动或者倾谈对象,适当的关怀,有助减少他们的身心毛病,有尊严地安享晚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