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1月31日发表题为“五亿暂减压 公院加人不止靠钱”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公立医院医护应付当前流感肆虐忙作一团,人手短缺的怨气上升到登报纸发声明之际,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突然宣布会拨五亿元公帑予医院管理局应急,带给众人一点惊喜。短期而言,应急款项可以临时加聘人手略纾医护压力;不过,人手不足是公院长期面对的问题,却不是单凭金钱就能够解决的。
今次林郑月娥不待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批准,就承诺增加拨款五亿元予医管局,让医管局可以放心动用其储备垫支,而这笔开支将归入下月发表的财政预算案内。
政府如此在拨款程序上特事特办,是鉴于护理人员的压力已经濒临“爆煲”边缘。近年公院一直遭私人医院大量挖角,人手方面十个茶壶九个盖,平均工作量大增,病人和家属的维权意识又高,医护工作环境恶劣又辛苦,导致更多人投奔私院,导致公院人手更加紧张的恶性循环。
特快拨款 免护士行动升级
遇上流感高峰期,公院病房收症超饱和,本已超负荷的护理人员,百上加斤,终于忍不住发起“无奈、关心”行动。护士协会在报章发声明,发动市民在社交媒体传送声明及赞好,又派“仍关心”贴纸呼吁到访医院的市民贴上。身兼立法会议员的护协主席李国麟又致函林郑月娥,列出协会诉求,不满医管局“加床不加人”。
护协今次发起的行动比较温和,如果当局不积极回应,护理人员怨气日增,万一升级至工业行动,局面就难以收拾。林郑月娥迅速回应,防患未然。这笔拨款,连医管局事前都没有收到半点风声。
林郑月娥指医管局现时有十亿元储备金,可以垫支五亿应急,日后政府补回。讽刺的是,这十亿元储备金,相当部分是因为医管局无法填补人手空缺,而在薪酬开支上“节省”累积下来的。
医管局多了五亿元拨款,除了可以继续招聘兼职医护,同时可以扩大超时工作特别酬金计划,至适用于病房文员及助理,吸引他们加班,减轻护士的非护理工作量。
培训增人手 还须输入人才
长远而言,林郑月娥提出恢复医护人员入职首两年皆可获增薪点的安排,来吸引和留住人才,预计此中涉及的额外恒常开支,将会在预算案拨款中反映出来。
不过,单凭提高待遇,并不足以扭转现时公院医护被私院重金挖走的现象,只会形成公院和私院薪酬你追我逐。继香港大学有份参与的港怡医院后,中文大学私家医院亦将启用,一些现有私家医院亦大事扩充,势必进一步向公院挖角。
现时一些新落成的公院,因为人手不足,有病房不能启用,急症室都提供不到廿四小时服务,而启德儿童医院又快将落成,公院人手将更形吃紧,人口老化将对医疗服务需求更大。
当局已增加医护人手培训名额,恐怕仍不足以解决公院医护荒,医护界除了要求改善待遇,更须放宽输入人才,以纾缓人手不足,改善公院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