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2月2日发表题为““黄金时代”升级 华向英派定心丸”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就任后首度访华,随行的庞大商团做了九十亿英镑(接近一千亿港元)的生意,虽然前港督彭定康等政客公开要求她对中方表达关注香港人权状况,但这个小变调改变不了两国要打造”黄金时代”增强版的大格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昨日会晤特雷莎·梅时,形容自己在二○一五年访问英国,揭开了中英关系的”黄金序章”。当年的首相卡梅伦致力改善两国关系,不顾美国反对,令英国成为首个宣布加入中国牵头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西方大国。
到卡梅伦因为启动英国公投脱离欧盟而下台,特雷莎·梅接任,对华关系不及卡梅伦热衷,一度基于国防考虑,延迟批准中国投资六十亿英镑参建欣克利角新核电站。特雷莎·梅今次访华,虽然带同历来最庞大的商团,但仍对签署谅解备忘录,支持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计划有所保留,只是口头表示支持。
脱欧令英更倚重华市场
卡梅伦当年看到中国在政经军事等多方面的实力迅速增长,尤其是近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英国要积极开拓中国市场,而中国愿意斥数以万亿美元推行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建设,卡梅伦亦希望参与其中,让英国企业得以分一杯羮。
特雷莎·梅在英国公投脱欧后上场,面对的经济挑战比卡梅伦大,她已经表明,不愿意以牺牲控制移民自主权,来换取留在欧洲共同市场,为免经济下滑,更需要拓展其他市场,包括早日与其他市场达成贸易协议,来纾缓脱欧冲击。
西欧几个经济强国,以德国推展对华贸易最为成功,中国已经成为德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二○一六年双方贸易额逾二千一百亿美元,是中英贸易额的两倍半。法国总理马克龙在上月中旬访华,促成数百亿美元的生意,特雷莎·梅显然不甘后人。
相对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情咨文中形容中国为对手,特雷莎·梅则表示,愿意进一步提升进入”黄金时代”的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英国致力为其专业和金融服务强项开拓中国市场,今次协议的合作安排,就包括在位近北京的河北雄安新区发展金融科技,中国总理李克强亦表示,股市”沪伦通”会适时启动。
留意金融合作对港影响
特雷莎·梅没有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英方消息指是顾虑到其运作透明度不够高,受惠的主要是中国企业。部分欲打入中国市场的英国行业觉得受不公平限制,部分政客要她就香港问题发声,反映中英双方仍存在多方面的政经博弈。
习近平提出从战略性、务实性、全球性和包容性四个层面共同打造”黄金时代”增强版。李克强对特雷莎·梅表示,中英关系不会因为英国脱欧而变化,双方要”把握好自由贸易与公平贸易之间的辩证统一”,实现共赢,这都显示中方理解到英方的顾虑而作出了回应。
至于香港众志周庭被选举主任取消参选资格,英国政府表示关注,属于例行式交代。中英如果交恶,这或许会被利用作火药引;不过,在双方致力改善关系的主旋律下,港人更需留意的,是沪伦通和英国协助雄安新区发展金融科技对本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