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网消息:《星岛日报》4月6日发表题为“美遏华工业 华捣特朗普票仓”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政府决定开放更多咨询组织予青年自荐参与,并且把这个计划常规化,为青年开阔议政论政渠道,以及提供参政入门,同时当局决策过程可以避免与青年诉求脱节。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竞选期间提到青年“三业三政”,即学业、事业、置业和议政、论政、参政。她把青年事务委员会升级做青年发展委员会,并表示会增加委任青年入各咨询组织。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昨日表示,希望把政府咨询组织内的三十五岁以下委员的比例,由目前的百分之八点五增加到本届政府任满时的百分之十五。
当局除了主动邀请更多青年加入成为咨询委员,还试行青年自荐计划,开放青委会等五个咨询组织共十一个名额,予青年自动请缨参与,除了青委会有三个自荐名额外,其余禁毒常务委员会、创新科技及再工业化委员会、公民教育委员会及环境运动委员会,各有两个名额,结果吸引了一千一百七十九人应征,反应热烈。
自荐反应佳 应征质素高
当中青委会最多人报名,平均一百七十四人争一个名额,即使最少人报名的禁毒常委会,都平均有四十五人争一个名额。额满见遗者中,约八百人愿意把个人资料提交予民政事务局的中央数据库,作为备用咨询对象。
参加这些咨询组织并没有薪酬,大家并非去争取一份“笋工”,仍然有这么多人报名,反映这些青年对议政的热诚,试图在行政体制内了解和影响政府运作。
政府决定把计划常规化,并且宣布由六月起推行第二期计划,进一步开放十个政府委员会予青年自荐参加,涉及土地发展、教育、运输、社福、环保等范畴,反映政府经过首轮计划的应征反应和三轮面试过程,对计划受欢迎程度和参与者质素有信心。
政治光谱阔 利理性变革
本港的咨询制度比选举制度推行得早,被形容为“行政吸纳政治”的一环。当年政府无从透过选举测度民意,遂透过庞大的咨询架构来了解民情和吸纳民意,以保施政不致大幅偏离社会意见而引起激烈反弹。至于表现出色的咨询委员,在政治架构中担任的角色亦会日益吃重。
今天虽然有了各级议会选举,咨询组织仍然继续发挥重要功能,包括提供务实讨论、寻求政策共识的平台,大部分咨询委员会的讨论都较少政治干预。
今次政府面试自荐人士时,也没有问及他们的政治立场。青委会三个自荐委员中,有人曾经在网上发表反对占领运动的意见,亦有人在占领运动期间帮忙运送物资。议政者政治光谱愈阔,愈有利当局广纳民意,前提是大家抱着开放和有商有量的态度,而非基于极端思维彼此倾轧。
愈多追求社会和政治变革的青年,能够透过体制内部交流意见和影响政府,愈有助缓和社会两极化,推动社会走上理性变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