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网消息:《星岛日报》4月7日发表题为“贸易口水战不再吓倒人”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对中国产品加税范围扩大一千亿美元,全球股市今次的反应却是“处变不惊”,投资者觉得这一轮新的叫阵,是真会硬碰蛮干,抑或仅是谈判策略中的虚张声势,还有待未来两个月的中美“又倾又砌”来验证。
美国日前公布总值五百亿美元的加税货品清单,中国旋即以同等力度还击,亚洲股市和美股期指都曾经急挫;不过,在白宫经济顾问指出这是谈判策略后,美股周四开市后指数即拗腰反弹,最后升市收场。
大家看穿了特朗普的惯技,在开始磋商时要表现得很“鹰”,以讨好选民,和作为开天索价的筹码;不过,当投资市场出现急挫势头,白宫又会“放鸽”,稳住市场情绪,避免引发股灾打击经济激起民怨。
中国对特朗普当日公布的加税清单,还击得又快又准,特朗普不甘示弱,再公布已经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根据《贸易法》三○一条款,“是否合适”向总值一千亿美元的中国货品征收额外关税。
不易凑够千亿货品
特朗普向来不肯在“口水战”中认输,一千亿美元的清单,比已经公布的五百亿美元清单还要加一倍,合计接近中国对美出口的三分一,状甚吓人。不过,正因为规模如此庞大,有中国政府内部专家估计,不容易凑合足够触及三○一条款“合适”的货品。如果硬要把其他货品也扯进来,例如纺织品、玩具等,美国消费者就要承受较大的加价压力。
研究显示,美国消费者受惠于进口中国商品,把通胀率压低了一至一点五个百分点。这也是美国经济畅旺而联邦储备局不必频密加息的原因,要是特朗普大打贸易战,就要冒把美国推向经济差而物价涨的滞胀风险。
中国一向指美国的进出口货品贸易计算方法,夸大了中国的实际得益,主要原因是在跨国供应链的运作,以苹果手机为例,中国在一些产品的最后加工程序所赚取的附加值约百分之三,其他得益者还包括日韩芯片等零件和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处于供应链上游的美国设计专利等。专家估计,如果不是以货品最终值,而是以增加值来统计,中美贸易顺差会降低约四成半。
美须顾回力刀效应
对于特朗普的千亿元货品加税威胁,中国外交部声明已经作好准备,美国一公布清单,中国将毫不犹豫,立刻进行大力度反击,着美国不应心存侥幸。中国商务部早已表示,中方将奉陪到底,不惜代价,坚决回击,采取新的综合应对措施。
如果双方大规模打贸易战,不单打击双方贸易商人和出口厂家,还会影响到处于供应链中游的各国厂家,甚至如回力刀般倒过来打击供应链上游的美国。
特朗普因此面对来自国内农民和制造业巨企的庞大反贸战游说,在针对中国损害美企知识产权方面,美国商会就形容政府就算正确断症,但是开错药方。
中国商务部对美方今次威胁的态度,是“听其言观其行”,换言之,是看美国会否一如所言付诸实际行动。目前双方处于谈判初段,势必摆出强硬态度,以免示弱,在最后各自找到免战下台阶前,过程难免有所跌宕。可是,眼见特朗普早前以“烈燄和怒火”威胁北韩,又指自己的核战按钮较大,到最后还是找到借口与北韩领导人金正恩见面,中美大规模打贸易战的可能,还是比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