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欲得融合之利 要先尊重”一国”

2018-04-21 17:57:24 信息来源:星岛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星岛日报》4月21日发表题为“欲得融合之利 要先尊重”一国””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对香港影响深远的大湾区发展,筹备工作密锣紧鼓,据本报昨天报道,港区政协委员引述前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指,国务院正就大湾区规划纲要作最后修改,预料五月上旬会正式公布。大湾区计划落实后,香港与内地将进一步融合,大大加强协同效应,为香港长远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不过,港人欲得到融合之利,先要尊重”一国”,两者必须并行不悖,否则互利的基础便会动摇。一直在”本土”与”一国”之间踩钢线的政党,尤其应明白这利害关系。

大湾区包括广东九个城市及港澳,在全球经济最强的湾区中,排行第四,生产总值逾一万亿美元,仅次于东京都市圈。区内城市中,部分实力与香港不相伯仲,其他亦各有擅长,日后各城市可以优势互补,积极协作,带动各自的经济增长,而在社会层面如教育、文化、医疗与社福等也大有合作空间。

”分隔”思维对香港损害大

这个世纪规划,将有利香港经济多元化,而随着人才加强交流,两地投资活动增加,也可给香港年轻一代创造更多就业和向上流动的机会,有助纾解社会矛盾。

与内地融合给香港带来的利益,本来清楚不过,但部分人并不是这样想。早在九七回归初期,个别在英治时代居高位的特区官员,依然对两地融合十分抗拒,虽然表面上也有交流,但只是敷衍,暗里仍尽力保持一条界线,对两地愈走愈近处处流露恐惧感,以至合作变得虚应了事。

这种心态不止限于这些高官,部分政党与政治人物也有强烈的”界线”思维,欲与内地保持距离,彼此之间设立有形无形的围墙,后来甚至走向极端,演变成与内地对立。

虽然政治上涌现这股思潮,大多数港人却在民间层面积极”大融合”。随着内地加快改革开放,大批企业到内地投资设厂,大搞地产商贸生意,也有不少市民到内地置业和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地的连系愈来愈根深柢固,已不可能分割。

到了今天,大湾区规划更把融合大趋势推上新台阶,对香港而言,其中蕴含的利益因素比过往任何时间都强。论经济实力,区内部分城市如深圳、广州,足可与香港平起平坐,在创新科技等方面更早已领先,日后这些当年的”小弟弟”可以南下积极合作,助香港转弱为强。此外,大湾区发展也可解决香港一些老大难的社会问题,如居住与安老等。最近就有团体建议在区内兴建一个”香港城”,让部分港人可以用较低廉价格置业安居。

得益与分离不可能并存

这两天,三十二位立法会议员前往大湾区几个城市访问,其中包括九位泛民议员,此举起码反映他们对大湾区发展抱正面态度,也愿意了解其对改善香港经济民生问题的作用。如果泛民议员经过今次亲身体会,真的同意与大湾区融合对香港有利,往后就应该改变”分隔”思维,以”一国”为前提共谋治港之策,在立场上与”港独派”、”自决派”划清界线。

前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乔晓阳昨天与百多位特区高官座谈时指出,中国宪法定明香港是单一国家制度下的地方自治区,任何推动香港分离,都属违宪,港人有责任维护宪法,不应反对”一国”。这是香港与内地关系的宪制基础,也是两地互利共赢的前提。既想得益,却又否定”一国”,是不可能的事。真心为香港的政党,都应对此深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