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难达共识 须展魄力辟地
2018-04-27 17:09:24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4月27日发表题为“咨询难达共识 须展魄力辟地”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推出十八个增辟土地的方案,展开为期五个月的公众咨询,希望透过社会“大辩论”,来厘订未来本港增加土地供应的路向。虽然社会因为高楼价而有共识须增辟土地,但如何落实则涉及多方不同利益诉求,最后恐怕落得众说纷纭,议而难决,需要政府展示魄力果断抉择,加快步伐解决问题,来满足未来本港居住、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小组把十八项建议大致分成三组,即预计未来十年内可达成供应的四个短中期选项、预计需时十年至三十年的六个中长期选项,以及八项概念建议。小组形容现成本港居住特色是“贵、细、挤”,楼价和租金指数齐创新高,轮候公屋要四点七年,还有医院学校等社区设施、基建和经济用地都吃紧。最逼切的做法,自然是在四个短中期选项中打主意。
启动短中措施 不容再拖
不过,这并非等于大家不必作中长期打算,小组预计未来八年本港短缺土地八百多公顷,而八年后至二〇四六年,将短缺约一千二百公顷土地,由于填海等中长期选项由动工至落实需要很长时间,做好部署和展开工作的时间,其实同样紧逼,不容再拖。
至于最快见效的短中期选项,其中私人游乐场用地,以及康乐及文化署管理的九十五个各占地逾三公顷的公园、泳池、体育馆和度假营等土地,当前最热议的是粉岭高尔夫球场,既要评估其可以腾出土地的面积和效益,亦要考虑其保育和经济社会价值,以及本港主办国际赛事的需要,不宜扭曲为贫富阶层的两极化矛盾。
较具共识的是短中期措施涉及新界棕地,政府有明确统计,列出各新发展区影响的棕地面积,和预计可建成的单位及容纳人口数目,但是,如何妥善安置这些棕地上进行的经济活动,以免大量砸破业界饭碗,是要克服的复杂问题。
官商合作 莫惧批评却步
剩下一项利用私人发展商新界农地储备的短中期措施,政府推算出现时大型发展商持有的农地逾千公顷,相当于现时所有公私营房屋总土地面积约四分之一,由于发展商本来就欲把农地转成住宅,只是补地价和基建条件未能配合,要是政府能够与商界达成合作协议,推行效率可以较高。
智经研究中心委托中文大学进行的民调,显示有六成半受访者赞成官商合作建屋,不过有四成人担心官商勾结。政府须设立透明度的机制,合理维护公众利益,同时向发展商提供适合的诱因,不应惧怕批评而放弃。
今次民意咨询,不同团体可能发挥“大包围”策略来影响咨询结果,肯定意见纷纭,要是政府漫无目的地搜集民意,遇到阻力便畏首畏尾,只会重蹈议而不决的覆辙。当局须敢于确定各项有效而可行的辟地措施,然后以最大魄力和勇气推行,同时大刀阔斧缩短官僚程序以加快供应,不容再蹉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