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5月6日发表题为“对付超级恶菌 须大湾区合作”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再有一种“超级细菌”在港肆虐,这些传统抗生素杀不死的新型恶菌,所感染的病人,医治困难而昂贵。本港透过改善环境和抗生素使用、宣传和研究,来防范和打击这类恶菌之外,还需要善用粤港澳大湾区的机制,加强与内地合作,以遏制恶菌滋生蔓延。
这类耐得起抗生素打击的细菌,之所以能够练成这身耐药本领,是由于人类和动物身上滥用抗生素而起,例如一些人不完成整个疗程,病情稍作好转即弃药,结果体内残余的一些细菌对抗生素身经百战后,产生变种,成为能够抵抗传统抗生素的“超级细菌”,有些细菌更变种出多重耐药性功能,又透过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有的更是无药可治,足以致命。
部分港人身体不适求诊,就算是未必须要抗生素治疗的伤风感冒小毛病,都“无药不欢”。卫生署五年前调查了一千七百多位医生,虽然只有不足二百分一医生为这类病人处方抗生素,但是当中有五成的处方原因不是为了治病需要,而是满足病人或其家长要求。
新型恶菌增速扩散
港人最熟悉的“超级恶菌”,是耐药性金黄葡萄球菌,在本港加强医疗机构环境卫生管理,以及加强宣传避免滥用抗生素后,近年感染人数渐受控制。而近年感染大增、被视为全球“头号敌人”的恶菌,是产碳青霉烯酶肠道杆菌(CPE),本港医院管理局去年录得四百七十三宗个案,比前年大增四成,更是五年前的十四倍。此病可导致尿道炎和败血症,感染途径包括接触带菌者,或进食未经煮熟的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结合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卫生的“一体化健康”,是抗生素耐药性防控策略的主要元素。本港去年亦推出《抗菌素耐药策略及行动》五年计划,采用世卫全球行动计划为策略主干,分六大范畴定下十九个目标,加强监测,防止在人和动物身上不当和过度使用抗生素,改善环境卫生设施,增强对耐药问题的认知,以及促进医药研究。
提升两地食品安全
除了医药研究提及参与全球合作,这项五年计划大部分工作,都是根据本港内部实际环境,集中在本港内部实施。不过,由于本港与内地交往极为频密,要有效控制“超级细菌”肆虐,必须与内地加强合作。
就以CPE为例,去年四百七十三宗感染个案中,有一百二十七人曾经在境外逗留,分布十三个地区,当中去过内地者达一百零一人。由于感染源头难定,究竟这些人是在内地感染后来港,还是早已在港感染后去内地再返港,不易确定,无论如何,这都反映了两地人士互相传染的可能。
除了人之外,动物方面,包括猪场、鸡场、鱼场滥用抗生素,或禽畜鱼类体内抗生素未清就推出市场发售,亦是促成“超级恶菌”传播的主要途径,本港固然要做好本地农场和鱼场的管制,而本港不少副食品来自内地,除了加强抽验,若能与内地合作,加强教育宣传和改善监测,对两地居民健康都有利。
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开通,本港和广东各地的来往更加频密,更须善用粤港澳大湾区的机制,加强合作保障两地居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