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5月17日发表题为“公仆加薪机制勿轻率改变”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政府公布用作公务员加薪参考的私人机构薪酬趋势调查初步结果,参考往年惯例,今年公务员薪酬可望调升超过百分之四,远远跑赢通胀,公务员组织理应“收货”。至于部分组织批评现时扣减递增薪点的计算方法出现问题,就要拿出能够说服市民的理据。
薪酬趋势调查委员会到今年四月一日为止的调查结果,得出年内私人机构不同阶层僱员的薪酬调升总指标。扣减公务员享有的递增薪点因素后,初步建议的今年公务员薪酬调升幅度,是高、中、低层公务员分别为百分之四点〇六、四点五一和二点八四。
按照惯例,当局考虑到公务员士气,以及避免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会把低层公务员的薪酬调升幅度拉高,至与中层公务员看齐;换言之,低层公务员也可获加薪百分之四点五一。
未计增薪点 已跑赢通胀
到今年三月底为止的财政年度,本港的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只增加了百分之二点六,公务员一律获至少加薪百分之四,没有甚么理由不接受。事实上,除了这个人人有份的加幅,按照政府按年资递加薪级点的机制,不少公务员实际薪酬会“加上再加”,收入增幅不止于此,还未计算部分人会因为升职而加薪。
绝大部分私人机构都没有这种递增薪点的安排,加薪总指标已包含了僱员资历和生产力提升等因素。数十年前港府的做法,是完全按照总指标的幅度以调升公务员薪酬,再另加增薪点,被社会批评令公务员薪酬远远抛离私人市场,慷纳税人之慨,结果政府引进了扣减递增薪点计算公式,社会认为较公平合理,政府保持作为“良好僱主”,又避免公务员薪酬过分膨胀,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这个机制令公务员全体调薪再加上薪级点跳升合计起来的加薪幅度,与私人市场看齐;不过,一些已经到达薪级顶点又没有升职的公务员,就“跑输大市”。
由于公务员队伍扩充,加上大量已到顶点的公务员退休,队伍中多了人享受递增薪点,导致现行薪酬调整计算公式扣减的递增薪额扩大了。
薪酬计算 须守财政纪律
以今次的低层公务员薪酬调整为例,总指标是百分之四点八九,但是扣减递增薪额就达二点〇五个百分点,导致净指标只得百分之二点八四。
部分公务员团体不满递增薪额被“唧高”,认为不合理和有损士气,认为应该改变,或者至少按照以往未出现退休潮而计算出来的结果,把扣减安排“封顶”至总指标的一成左右。
问题是这种简单“封顶”的做法,并不能反映到今天的劳工市场变化,结果可能重现公务员薪酬抛离私人市场的现象,表面上是跟随私人市场调升,实际加薪幅度却带动私人市场你追我赶。
实际上,近年低层公务员的加薪幅度已经多次跑赢私人市场,为避免扩大贫富差距,这个做法可以理解。但是,在整体公务员开支方面,就须严守财政纪律,如果要改动行之多年的机制,更须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