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网消息:《星岛日报》6月3日发表题为“内地爆抢才战 港须吸取经验”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中国多个城市自去年以来掀起的“人才争夺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根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五十个城市,先后推出人才引进政策。不少城市制定的相关政策,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人才优惠程度之大,相当令人咋舌,从送房、送户口,到发放额度可能高达百万元人民币的创业贷款,力度之大堪称前所未有。香港政府早前宣布推行为期三年的创科人才入境计划,也加入了这场争夺战,但面对内地城市各出奇谋的竞争,香港须吸取其正面和负面经验,以调整策略,并善用本身的优势,才可取得最大成效。
大学毕业生这些年就业难,一直是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难题,职场竞争力本就不强的中专生,就业形势就更为严峻。但眼下的势头似乎表明:大学生乃至中专生转眼成了各个地方政府眼中的抢手货。
户籍房价成人才去留关键
各地争夺人才对经济社会都会带来一定影响,其中一个情况是,随着各地吸引人才的新政纷纷出炉,那些户籍政策原本收紧而相对来说各类资源配置优势又较突出的城市,迅速出现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的现象。
像陜西省的省会西安市,今年前五个月的迁入落户人口已快要突破三十万人之多,几乎相当于去年全年迁入人口的总量。而作为直辖市的天津,近日刚公布招贤纳才的“海河英才”计划,一夜之间便收到逾三十万人的落户申请。
如此庞大的有学历人口的涌入,一方面说明这些城市自身的确具备相当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显示,尽管中国现在的人才流动已非常普遍,但仍有大量接受了高中等教育的青壮年劳力,被阻挡在一些心仪城市的户籍与房价这两道高门槛上,无法实现自己安居乐业的心愿。
这从另一个侧面凸显出:中国的城市化之路仍有不少突出的矛盾急需解决,比如一线城市如何解决资源配置过于集中的弊病,比如三四线城市如何营造、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吸引、留住人才。
在这波人才争夺大战中,各地藉势而起、重新抬头的房价升幅相当引人关注。近日住建部接连约谈西安、海口、佛山、成都、太原等十余城市的负责人,正是因为近期这些城市的楼价已出现不受调控的明显迹象。
必须营造宜居宜发展环境
有些分析甚至认为,人才争夺战背后另一原因,是地方政府为维持土地财政的支撑力、消化房地产库存。其实,如果将各地的实际情况与当地的城市、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推出的种种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作一个综合性的对比与衡量,不难看出:上述看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除此之外,许多优惠落户的政策,由于制定时未及细加考量,存在不少漏洞。比如天津、海南的相关政策,就很容易导致户口落在当地享受种种优惠,人却在外地工作的空挂现象。更有甚者,现在网上甚至出现了中介公开叫卖天津落户指标,声称不符合要求也可办理。
争夺人才绝非一日之功,因为人都有腿,可以选择来,也可以选择走。如果只有户籍和购房优惠,却没有为人才营造和谐共赢、科学规范且欣欣向荣的发展环境,没有真正可供他们发挥所长的专业舞台,不能解决交通、医疗、教育等配套的生活问题,到头来还是留不住人才。
内地爆抢才大战,香港也加入战团在所难免,相对而言,香港有本身的优势,如较内地城市更国际化等,但在制定政策时,对上述问题亦必须认真思考,才可持久而真实地吸纳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