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网消息:《星岛日报》6月24日发表题为“特朗普撕掉美国人权面具”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当一个国家强行把非法移民的年幼子女从父母身边带走,就等如自废外交“人权牌”的武功,即使美国总统特朗普最后在众怒下签令停止这个做法,已砸烂的“人权维护者”招牌,已经难以修复。
美国政府向来在外交上打“人权牌”,令自己在国际关系层面上处于道德高地,把美国价值观推广为普世价值观,这价值观有不少符合人道主义的内容,但是,倡议这价值观的人是否亲身遵行,就大有“听其言,观其行”的必要。
今次的“骨肉分离”事件,源自特朗普要履行其针对非法移民的承诺,特朗普指移民抢掉美国人的饭碗,破坏美国治安,以往不少非法移民在等待居留申请审批过程中,不必受到羁押,确有不少人入境当黑工。美国政府上月实施“零容忍”政策,一律关押非法移民,由于美国有法庭案例不准扣押儿童超过二十天,当局索性将他们与父母分开处置,安置到三个临时庇护所去。
众怒难犯 被逼转軚止蚀
新政策实施个多月来,已经有接近二千名儿童被强行与父母隔离,有的仅一、两岁,引起舆论哗然。一张洪都拉斯两岁女童在德州边境哭泣的照片,更在网上疯传,一对夫妇在社交网站发起为这类被拆散家庭筹款,短短三天已经有十三万人共捐款超过五百万美元(约三千九百万港元)。
这分隔家庭的做法,不止人权组织大声反对,民主党人利用作政治攻击的武器,连共和党内部都有不同意见,前美国总统乔治布殊的夫人劳拉,就指责这是“自美国二战设置日裔美国人集中营以来最可耻的政策”,现任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和特朗普女儿伊万卡亦表示关注。
面对民调指三分二受访国民不支持这“骨肉分离”的安排,妻女的反对为特朗普提供了“华丽转身”的下台阶,签令改为把非法入境家庭一起羁留,她俩究竟多少是基于同情心,多少是基于政治考虑演一场戏,就难以分得清。
就在“骨肉分离”政策闹得民情汹涌之际,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批评理事会长期对美国盟友以色列存在偏见,又指中国和俄罗斯等理事会成员国违反人权,并阻挠美国推行理事会改革,此举令美国的人权形象再次蒙上污点。
双重标准 带来人道灾难
实际上,美国自身的种族歧视、过度执法、社会不公、儿童权利等问题,都受到外界甚至本国国民非议,这些有违人权的做法,并非特朗普上台后才出现,只是特朗普的个人作风,包括穆斯林入境禁令等政策,令其双重标准更清楚地暴露人前。
从更阔的角度看,一些在其他国家发生的人权事件甚至灾难,也是由美国间接造成,例如最近以色列血腥镇压境内巴勒斯坦示威人士,就是源于美国把大使馆迁往西耶路撒冷,激起巴人愤起示威。至于美国当年出兵伊拉克,引发的伊拉克内战和伊斯兰国崛起,造成的生灵涂炭和骨肉分离,受害人数远比伊拉克独裁者萨达姆政治逼害的多。
一些政治或人权组织,指一些国家或地区侵犯人权而寄望美国代为出头,未免天真。上世纪冷战年代,美国持续支持中南美洲的右翼独裁政府逼害左翼分子,甚至向这些政府提供军事支援。再加上本世纪美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地造成的离乱,寄望美国插手,可能是引入人道灾难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