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鰂鱼涌公园内四个高龄兄弟姊妹,疑遭外甥女为争产而枪击,致一死三伤,令人震惊者,不止是其血腥手段,还有香港这个非法枪械绝迹多时的社会,竟然有普通市民光天化日在公众地方持枪行凶。
本港的争产纠纷随着社会富裕而增加,但是极少酿成血案,涉及枪杀的更绝无仅有,原因有三:
一、争产者往往是一家人,有其亲情顾虑,而且知道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令自己身陷囹圄的代价,有钱都没有自由来享受。
二、香港有公信力高的司法制度,争产者就算气愤难平,都不必诉诸暴力,而是交予法庭来解决。
三、本港枪械管制严谨,普通人绝难拥有枪械,执法人员携枪亦有严格指引,民间人士可以透过枪会持有枪械,但必须存放在枪会,就算如今次被捕女子般任职保镖,都不得带枪回家,形成民间社会从无持枪了结私怨的客观环境。
向来枪击案只涉劫匪
以往本港发生涉及枪械的罪案,除了是少数“枪痴”私藏“军火库”被捣破外,全是匪徒持黑枪打劫,两个月前病逝的“一代贼王”叶继欢,早年就是凭持自动步枪连环打劫观塘金行而轰动全港。只有黑道中人,才知道找枪的非法门路。
这两年本港已经没有发生贼人持真枪打劫的案件,最近一宗要追溯至二〇一五年三月,独行枪匪由广东来港,行劫尖沙嘴一家表行,枪伤总经理,本港和内地警方合作,一个月即破案,人赃并获。
本港近年劫案大减,原因是内地和本港市民就业机会充足,毋须为温饱铤而走险,电话和网上骗案提供了不需要拼命的非法生财途径,从中骗得的金钱可能比打劫金行更多。相比之下,张罗枪械去打劫,所冒风险代价与收益愈来愈不相称。
检讨私人保镖业规管
可是,持枪行劫案销声匿迹之际,却发现持枪了结私人恩怨的凶案。以本港管制枪械之严谨,一般市民难以接触和拥有枪械,今次被捕女子任职保镖,可能因为职业关系,有门路取得案中检获的曲尺手枪和五十发子弹。
当局须追查枪械来源,把案中枪械提供者亦绳之以法,以及检讨对私人保镖行业的规管,研究须否引进机制评估入职者心理质素,堵塞任何可以导致枪械滥用的漏洞。
本港治安之佳驰誉国际,发生枪击案后,时在北京的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实时强调,去年本港每十万人口才有七百五十八宗罪案,是七十年代以来最低。根据警方统计,去年罪案数字比前年下跌百分之七点六,是一九七五年来最低,当中暴力罪案数字更创下四十五年新低。
美国经常发生警民枪击事件,皆因枪械易得,近乎泛滥,本港应引以为鉴,不可让任何以枪械了结私怨的文化植根,对枪械的管制应精益求精,堵塞任何漏洞,保障市民安全和国际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