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增公屋供应 须近水救近火

2018-07-05 20:11:0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星岛日报》7月5日发表题为“增公屋供应 须近水救近火”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政府未来五年会拨出九幅私人住宅用地改为兴建公营房屋,部分会用作安置受公屋重建影响的居民,好处是可以加快公屋重建来增加长远单位供应,缺点是短期而言会拖慢轮候公屋人士“上楼”步伐,当局须在两者之间做好平衡。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在立法会答覆经民联副主席林健锋议员的提问时,举启德附近的房屋协会旧型公屋为例,透露日前已向房协主席邬满海表示,愿意讨论促成重建,既能增加市区公屋供应,又能改善这些旧型屋邨居民的生活条件。

林健锋一个多月前接受本报访问时,已经批评公屋重建步伐太慢,指房屋委员会评估二十二条高龄屋邨的重建发展潜力,至今只拍板重建三条。他并且建议仿效新加坡,在屋邨球场等空地建屋作原区安置,安置一栋就拆建一栋,既可加快重建速度,又能增加供应量。

重整资源 长远增供应

重建市区公屋的优点,最明显是可以增加发展密度,提供更多单位,例如黄大仙美东邨两座公屋,因为机场搬迁放宽了高度限制,重建后可以增加一千二百多个单位,增幅达一点八五倍。一些旧型公屋维修开支庞大,而且不少年轻一辈搬离,只剩下老人家,变成宽敞户,重建分配可以更善用公屋资源。

市区重建的难度,是难以找到地方原区安置住户,旧型屋邨住户多老人家,习惯居住了数十年建成的社区网络。现在当局能够在启德腾出土地,有助解决附近约有半个世纪历史的真善美邨和乐民新邨住户安置问题,集体安置可以减轻对他们社区连系的破坏。

对轮候公屋者而言,公屋重建长远来说可以增加市区公屋单位供应,短期来说,那些新落成的单位用作安置重建住户的话,就等如少了单位供轮候者入住,轮候时间因而会稍为延长。

原区安置 可辟新途径

此外,按照长远房屋策略订下的供应目标,近年私楼供应超标,公屋供应却不达标,当局因而决定分四年把部分私楼用地改建公营房屋,其中本财政年度就有一幅安达臣道地皮改用,涉及单位约一千四百个,令今年私楼供应能否达标成疑,亦会间接影响公屋需求。

根据当局最新的推售土地计划,本财政年度上半年综合多个途径合共推出的土地,可以兴建六千个私楼单位,只达全年一万八千个单位目标的三分一,下半年要比上半年多一倍才能够达标。要是未能达标,地价、楼价和租金续升,恐将驱使更多市民去申请公屋,令公屋供应面对更大压力。

现时公屋轮候时间平均已经长达五点一年,当局势必要增建公屋单位应付轮候册人士的实时需求,能够腾出来安置重建住户的土地始终有限。要减轻对公屋轮候时间的影响,当局可以考虑林健锋提出的邨内空地建屋安置的做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