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新思维 助家长学生减压
2018-07-11 21:43:33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星岛日报》7月11日发表题为“升学新思维 助家长学生减压”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中学文凭试今天发榜,社会焦点势会集中在历来首个“超级状元”身上,但是对众多考生和他们的家庭和师长来说,最关心的仍然是升学前途。八所资助大学毕竟学额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向隅的学生和家长,宜抱开放的心态,按照学生才能和志趣,在今天多元化的专上教育和进修途径中,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由于适龄人口的变化,今年文凭试考生人数首度跌破六万,虽然八大收取本地生学额保持一万五千个,但是对于考获入学最低要求成绩的二万一千多个学生来说,竞争与往年同样激烈,原因是大家成绩有所提升,达至最低入学要求水平的学生人数,反而比去年微增,而且还有透过IB等课程成绩的学生加入角逐,估计只有约七成跨过收生要求门槛的文凭试考生能够入读八大。
自资学位竞争力提升
对于向隅者来说,近年自资专上学院提供了较多元化的选择,既有私立大学,又有其他学院的学士学位课程。这些课程中,有的更获政府“买位”津贴,例如护理学士课程等,以应付社会发展人力需求,至于其他学士课程,政府今年首次对每个学生提供三万元学费补贴,导致部分课程的学费比资助大学课程还要低,再加上学生同样可以申请政府助学金和贷款,大降入读自资院校学位课程的经济门槛。
此外,资助院校中,不同院系有不同的水平和毕业出路,部分自资院校的一些课程水平比较起来毫不逊色,有些如护理学位,实用价值高,出路好,要求考生成绩亦不低。
至于成绩未符合入读大学门槛的考生,亦有副学士、高级文凭课程和毅进课程等不同形式和水平的升学途径选择,既有提供机会两年后衔接入大学者,亦有职业技能导向实用性较强的科目。
不少考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受过生涯规划的辅导,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读符合自己能力和目标的课程,充实自己踏足心仪的行业,走上这条升学途径的学生,有的两年后衔接上大学,就算不入大学,直接投身社会工作,仍然可以透过在职进修和专业考试,提升自己。这些同学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不亚于部分大学毕业生。
入名校非成功唯一路
入读今天八所资助大学其中一点好处,是能够享受到品牌效应,不过,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不是所有进入“名校”的学生都出类拔萃,毕业后就能够找到“笋工”。
因此,八大向隅者不必被挫折感压倒,认为失落前途,形成负面心理。实际上,近年多了人报读高级文凭有职业导向的实用课程,显示社会、家长和学生对这类课程的接受程度加强了,要是社会能够以这务实新思维面对升学途径选择,改变以考入八大作为“前途生死”分界线的心态,认同好出路可以来自多种选项,这样不仅有助减轻文凭试考生压力,还可以透过连锁影响,纾缓家长和学生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的“催谷”压力,让大家都轻松快乐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