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增地积比有助纾楼荒

2018-07-28 18:48:5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星岛日报》7月28日发表题为“增地积比有助纾楼荒”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综合官方数据,私楼短期潜在供应量下跌,公屋供应量又远未达标,恐更难令楼市降温。由于觅地不易,增加住宅供应的可行方式之一,是放宽地积比,让同一幅土地上可以兴建较多单位,来应付市民置业的庞大需求。

  根据运输及房屋局最新发表的数字,到上月底为止,未来三、四年的私人住宅潜在供应量达九万三千个,由去年六月底的九万八千个高峰,逐步滑落至二○一六年九月底的水平。

  当局计算潜在供应量的方式,是把建筑中的单位减去已售楼花的单位,再加上现楼货尾和已批出土地并可以随时动工项目。以今年第二季末和第一季末比较,建筑中的单位多了三千个,但是已批出土地等待动工兴建的单位却少了六千个,导致整体潜在供应量减少了三千个。

  政府长远房屋发展策略的建屋目标,是平均每年供应二万个私楼单位。以未来三、四年潜在供应九万三千个单位这最新数字来计算,保守估计每年平均仍然超过二万个,达标有余,但是由于数目有所减少,难免影响市场心理预期。

  公屋供应不达标 须急追

  至于包括出租和资助出售的公营房屋潜在供应,则距离目标尚远。房屋委员会公布未来五个财政年度的建屋量,只有现财政年度象样一点,达二万七千一百个,如果加上市区重建局和房屋协会兴建中的资助出售房屋,包括居屋和首置盘等,相信可以达到长策定下的每年供应二万八千个的目标,可惜是只此一年。

  之后四年的房委会建屋量,预计都不足二万个,到二○二二至二三财政年度,更低至不足一万五千个,就算加上市建局和房协的资助房屋和出租公屋供应,都远未能达到二万八千个的目标。

  当局每次推售居屋等资助房屋,都录得庞大数目的超额认购,恍如杯水车薪,至于出租公屋,最新平均轮候时间已经延长至五点一年。这些公营房屋供应严重不足的话,将令更多中下层市民”滞留”在私楼劏房等小型单位,导致私楼租金居高难下,楼随租贵。

  市场触觉灵敏的发展商,近来调高了兴建中小型单位的比重,政府部署推出一手单位空置税,豪宅单位去货向来较慢,较大机会堕入税网,中小型单位则在庞大需求下,去货灵活性高,速度也快。

  面对住屋供求失衡、公屋土地尤其不足的局面,政府考虑多个途径,其一是继续排除万难增辟土地;其二是更改私楼和公营房屋供应比例,增加公屋供应,但就要设法避免楼价因私楼供应减少而飙升;其三是增加地积比。

  增加密度 须避免副作用

  政府考虑中的公私营合作发展计划,就是容许增加发展商所持有新界农地的地积比,与政府摊分由此得出的额外单位供应,发展商在补地价后可兴建更多单位,政府则增加了公营房屋用地。

  此外,也有发展商愿意补巨额地价来换取提高地积比,为独自发展的新界项目大增单位供应。

  至于市区重建,私楼方面有市区重建局也希望增加地积比,以提供更多地面活动空间来换取楼宇建得更高;公屋方面有房屋协会重建屋邨,提高发展密度,尤以原启德机场附近的屋邨为然。机场搬迁后,撤除了因航空安全而订下的楼宇高度限制,要是九龙塘能够改变城市规划,可以大增市区私楼供应。

  增加楼宇发展密度,对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来说,不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在土地供应受到种种掣肘的现实环境,如果能够做好交通和环境配套,避免产生大塞车、空气差和采光不足等副作用,增加地积比不失为纾缓”楼荒”的务实途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