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规管街头表演 添色彩而非滋扰

2018-07-29 19:12:0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星岛日报》7月29日发表题为“规管街头表演 添色彩而非滋扰”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今晚是旺角西洋菜南街行人专用区的最后街头表演夜,不过,已经有表演者不待今晚的“告别演出”,移师到尖沙嘴等地方再起炉灶。要是当局继续放任自如,让导致今次所谓“杀街”的种种滋扰因素维持下去,只会令问题四处转移,“杀街”争论将永无休止。

  当局于十八年前在这里设立九龙第一个行人专用区,原因是当年弥敦道一带人流车流皆多,尤其是行人道挤逼到不少市民步出马路,在西洋菜南街设立行人专用区,有助疏导弥敦道人流,兼带旺横街商铺,而专区内的街头表演,亦为市民提供免费娱乐,连同附近的波鞋街、女人街、金鱼街,成为大众化的消闲热点,和充满本土特色的旅游景点。

  行人专区带旺了整个社区,又减少了人车争路的危险和不便,改善了区内的空气质素。为甚么一个对旺角社区以至全港都有裨益的措施,到后来会导致沿街居民、商户和不少行人忍无可忍,民怨沸腾到区议会要徇众要求,议决取消这个安排呢?

声大扰民 忍无可忍

  主要原因是专区内的街头表演者,在“无王管”的状态下逐渐变质,造成严重的噪音滋扰,也令街道环境过于繁杂,一些表演者更是“声大夹恶”,冲突频生。这类主要以音响器材声量“取胜”的活动,有的为求自我陶醉不管唱得好听还是难听,有的是以“斗大声”来逼离其他表演者以抢占地盘,有的更可能有恶势力撑腰,原因是街头表演打赏不俗,有人一天可以赚到数千元,再加上有人非法摆卖,形成龙蛇混杂之局。

  专区内最早的街头表演者,懂得自律和尊重别人的空间,不必怎样规管,政府规管还可能会被批评为干预表达自由,但是长期放任逐渐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产生严重的滋扰问题,不止影响沿街居民正常起居和健康,连一些本来循规蹈矩的表演者亦慨叹良辰美景不再,要去其他地方择木而栖。

  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四年前区议会已经因应投诉,把专区时间缩短至星期六、日和公众假期,但是噪音没有改善,当局终于决定下星期六全面还原,取消专区。这一、两天,专区举行最后派对,难免出现一些表演者和熟客依依不舍的场面。专区消失,虽然有点可惜,但这是一些滥用人士咎由自取,累人累己。支持专区的人士形容这是“杀街”,实际上是“还街”于居民和合理使用的人士。

移师他区 问题未解

  令人忧虑的是,部分表演者失去旺角地盘后,转去侵占其他地方。近日尖沙嘴天星码头海旁和柯士甸站一带,明显多了人士进行街头表演。有区议员最近一个月内接获差不多十宗噪音滋扰投诉个案,是以前的好几倍。区议员怀疑新来的表演者部分源自旺角街头,担心新旧表演者聚集会出现摩擦。

  外国不少城市也有行人专区和街头表演,上海等内地城市一样有,这些地方不像旺角般恍如进入无政府状态,而是透过合理的规划,订出表演时间、音量和距离限制,甚至要表演者申请牌照,或者有机构来评定表现者的水平,以确保有良好的秩序、有利表演者的环境、质素,和不会产生滋扰。

  这些地方的规管方式,很值得参考借鉴,港府须在不造成噪音和有序地表演间取得平衡,既保留了本土的特色,也照顾到街头艺人的权利,让这种大众消闲的健康活动导入正轨,不致“神憎鬼厌”,继续为市民和游客增添生活色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