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体育会开放 可助推全民运动
2018-08-05 21:46:2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星岛日报》8月5日发表题为“私人体育会开放 可助推全民运动”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今天全民运动日,一如既往,有众多政府康体设施免费向市民开放,不少私人场地亦响应,鼓励市民多做运动,较为新鲜的一项活动,是粉岭高尔夫球场辟出两个球洞,让新界北近二十所小学的七十名学生进行比赛。
这是本港第一次举办小学生区际高球赛,参加者来自北区、元朗和屯门。高尔夫球会四年前已经开始赞助区内一些学校,引入适合小学生的游戏性质高球课程,提供器材和教练到校开班,付费参与高阶课程的学生可以免费使用粉岭高球场的设施练习,一个课程十二堂,学费由六百至二千元,普通家庭都可以负担得起。
把“富贵”运动普及化
审计署五年前批评部分私人体育会只供少数会员使用,大众可享用的活动不多,社交功能凌驾了体育功能。
民政事务署因应审计署报告提出的问题,今年三月展开半年咨询,建议由二○二七年起向私人体育会征收三分一市值的地价,并要求各会向公众开放设施总量的三成。正在进行“大辩论”的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亦以收回私人体育会部分土地作为十八个发展住宅的辟地选项之一。
高球会近来在开放场地方面做得比其他私人体育会积极,原因是在觅地建屋的争论中首当其冲,部分市民和团体认为高球运动是富人小圈子玩意,而高球场占地达一百七十二公顷,比其他体育会都多,就算腾出三十二公顷已可以兴建四千六百个住宅单位,容纳约一万三千人居住。
由于球场范围多历史建筑和须保育的古树,而球场本身也是百年古迹,具有历史价值,加上还有不少新界人的祖坟,这些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保育和体育价值等问题,令建屋计划推行的难度极大。虽然如此,议论难以避免。
高球会要纾解争议,最佳方法是用实际行动去扭转小圈子活动的社会偏见。在外国,高球并非只有上流社会人士才进行的活动,香港过去也有把“富贵”活动普及化的成功例子,文艺方面有芭蕾舞,体育方面有壁球,康乐文化事务署及其前身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高球活动占地广,在普及方面就特别需要高球会开放部分场地协助。
栽培人才兼促进健康
今次高球会与区内小学合作,不但借出场地,还提供教练,是值得推广的普及化尝试,有参与课程的学生闲时会结伴去打高球,这些来自普罗阶层的下一代,不再感到高球“高不可攀”。
高球会的做法,也值得其他私人体育会效法,尤其是一些需要大面积场地进行的体育活动如木球,木球会、印度会和巴基斯坦会都可以开放场地及与学校合作举办课程,让众多现时只能够占用公众篮球场和足球场打木球的南亚裔青少年,有一展身手空间,同时也可将这种球类运动向社会推广。又如一些游艇会,可以提供各类水上活动设施。部分有草地滚球设施的私人体育会,也可以成为长者运动的好去处。
以往这些体育会虽然也有开放部分活动,但过于低调,就算有安排,信息亦甚为欠缺,公众人士多不知道。这些组织如果能够透过各类社区和公众参与计划,做到“真开放”,不但为青少年、长者和少数族裔提供多元化的运动选项,还可以自幼培育各类运动的可造之材,为全民健康和香港参与国际比赛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