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之外路仍多 选择宜务实
2018-08-07 04:43:1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星岛日报》8月6日发表题为“八大之外路仍多 选择宜务实”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大学联合招生今天发榜,虽然今年报考文凭试人数减少,但是考生平均成绩提升,符合报读资格者反而微增,学额竞争保持激烈,获八所资助大学录取者固然放下心头大石,向隅者就要另谋升学途径,有的已经报读自资课程作为后备,而没有“B计划”者,就要为向院校叩门而频扑。
由于适龄人口的变化,今年文凭试考生人数首度跌破六万,虽然八大收取本地生学额保持一万五千个,但是考获入学最低要求成绩的学生有二万一千多位,就算加上一些获政府“买位”的自资院校学位课程,仍然有一千五百名考生读不到资助学位课程,相信当中大部分会转读自资课程。
通常一些成绩处于资助大学取录边缘水平者,会预先报读一些自资院校的课程,以便万一得不到资助院校取录,仍然可以继续升学。其实,同类现象早在幼儿园升小学的阶段已经开始,一些家长为子女报读心仪资助名校之余,亦会多报几所私立或直资小学,万一派位不理想,都有其他好学校选择。
学生和家长 应调整心态
无论升大中小学,选校策略都非常重要,升大学还要讲求选科,一些排名较低的大学的热门科目,可能比排名较高大学的冷门科目,更难让人中选。由于今年考生平均成绩比去年好,要是考生单以去年收录分数水平来作为选科参考,容易过分乐观,最后失望收场。
一些作为后备之选的私立和直资小学,校誉和水平比很多资助小学为佳,只是学费昂贵;而作为文凭试考生后备之选的自资院校,学费较贵,也稍欠资助院校的名牌效应,故部分学生和家长会有些犹豫。
其实,这类向隅考生和他们的家长,都宜调整心态。经济方面,政府今年首次向修读非与资助大学挂钩的十五所自资院校学士学位课程的学生,每人提供三万元学费补贴,导致部分课程的学费比资助大学课程还要低,可以纾减学生的财政负担。
此外,无论是资助大学还是自资院校,都有一些被视为“水泡”的较易取录学生的课程,要是这些课程与考生的志趣和能力相符,考生自然如鱼得水,但如果考生对有关课程根本没有兴趣,只是为跻身大学而勉强报读,就要同时作其他选择,当中还须考虑自己将来的职业取向,看那些学科将来有利于就业。
职业导向课程 出路不俗
一些具有专业技能培训的高级文凭课程,毕业出路与大学生相差不大,甚至更加抢手。要是考生对这类课程有兴趣,又评估自己的能力足以应付,可以多作考虑,将来读出好成绩,还可以衔接大学课程继续进修学位,就算不再升读大学,都可以在职场上有“专门技能”的本钱,不愁没好前景。
这些学生面对艰难选择,除了考虑到自己兴趣、能力、学科及就业前景之外,还可能包括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家长的体谅和支持,将有助子女作出最适合自己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