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纵有优良硬件 还须票务便民

2018-08-25 20:39:3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星岛日报》8月25日发表题为“纵有优良硬件 还须票务便民”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筹备经年、耗资超过八百亿元的高铁香港段,终定于下月二十三日通车,连接上内地二万五千公里的高铁网。有人关心其财务,有人关心其商机,而大多数市民还是从用家角度,最关心其安全、方便、路线和票价。高铁硬件就绪,就看通车时的票务和秩序安排,能否有个提供市民愉快经验的好开始。

  高铁是本港历来争议最多的铁路工程,最初的争议焦点是菜园村收地建车厂,以及昂贵的兴建成本。菜园村赔偿在特事特办的安排下摆平,高昂工程会否成为”大白象”,疑虑并未全消,就看将来的营运成绩,以及给香港经济带来多大效益。

  这条全港最贵的铁路,有全球最大的地下车站,长二十六公里的香港段,花上八百四十四亿元,每公里成本亦位居世界前列,部分原因是政府欲缩窄收地范围,把整条铁路建于地底,成本远比建于地面为高,再加上地质问题,造成大幅超支。

  投资庞大 放眼社经效益

  政府官员表示没有想过要回本,至少期望营运上可以收支平衡。政府与中国铁路总公司达成了路线、班次、票价和分帐安排,虽然在每日载客人次方便的估计比原先保守;不过,班次、直达和经停地点都比原先设计为多,形成弹性较大和对旅客较为方便的安排,除了有利营运收入增长,还可望产生庞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铁的快捷、舒适、方便,势将令港人北上公干、生活、探亲、旅游更为频繁,最明显直接的商机,是本港不少旅行社正摩拳擦掌筹办各类高铁旅游线,除了方便港人北上,亦方便内地人南下,增加本港旅游消费和零售客流。当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逐步形成,带给包括本港在内的整个大湾区的机遇,将令区内发展踏上新台阶。

  乘着这个发展趋势,本港将更加紧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确保高铁能够发挥畅通人流的最大效益,当局在西九总站推行一地两检,全国人大并且颁布决定,为这个安排提供法律基础。

  由买票到上车 须保顺畅

  高铁香港段做好了硬件和法律配套,要成功运作还需要软件配合,尤其是售票和车站秩序安排,要是市民经常”一票难求”,在车站取票时又要排很长时间的队,甚至混乱到无法及时取票登车,未上车已经蹩足一肚子气,势必大减以后再搭高铁的意欲,打乱高铁财务算盘,而且大损高铁和香港形象。

  单是购票问题已经有不少疑问待解答。高铁是全国售票,留给本港销售点的比例有多少?即使是网上自助购票,市民仍然到车站取票,西九总站的自助取票机和人手售票窗口是否足以应付?有怎样的轮候安排?如何尽量缩短市民的轮候时间?市民要买内地出发或转车的车票,透过旅行社要付较多附加费,而在西九总站的中铁办事处买票附加费虽然较低,但看来未必有足够窗口应付。此外,程序必须尽量简化,至于小童票如何计算,是否与内地划一资格等,也须有明确安排。

  这些都是高铁通车前就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要广告周知,避免混乱。至于日后,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各种优惠方式,减低市民的负担。

  港铁和中铁总及相关政府部门,须由售票、取票、过关至上车,都确保有足够的设施和妥善的安排,令乘客感到方便顺畅,这样才能够由铁路服务至区域融合,都发挥最佳的”升呢”效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