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关西为鉴 港机场须重估风险
2018-09-07 05:00:18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9月6日发表题为“引关西为鉴 港机场须重估风险”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超强台风“飞燕”肆虐日本,至少死十一人伤四百多人,作为大阪、京都、神户共同空港的关西国际机场,更陷入孤岛状态,跑道和设施遭水淹破坏,三千游客和两千员工一度被困。香港须引以为鉴,重新评估风险,加强机场等重点基建抵御极端天灾的能力。
关西机场在台风过后仍未能全面重开,一来要视乎本身设施受破坏的程度,二来视乎其唯一连接内陆的桥梁遭运油船猛撞损坏的程度,何时可以修复。启用近四分一世纪的关西机场,是全球第一个人工岛机场,由于本来海牀上有大量淤泥未能抽去或者完全整固,导致机场人工岛至今沉降了十多厘米,今次“飞燕”卷起的大潮,乘虚而入,机场部分地方水深达五十厘米,甚至要局部停电。
港日机场 颇多相似之处
地球温室效应引发的极端天气,到处肆虐,不少地方都出现过历来最热的夏天或最冷的冬天,本来不需要有冷气的欧洲多国近年即不断热死人,还有史上最强威力的风灾、雨灾和海啸。本港天文台两年前亦发表《全球变暖下的香港》,分析香港未来要面对的气候变化,规划署亦发表报告,要提升本港应对极端气候情况的抗御力。
本港赤鱲角机场只比关西机场年轻四岁,两个机场有部分共通相近之处,就是都建设在岛上,而只有一条通道连接内陆。四年前一艘趸船碰撞汲水门大桥,就导致青屿干线要封闭两个多小时,这个“命悬一线”的脆弱环节,要待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明年通车,才得以纾解。
虽然赤鱲角机场没有沉降问题,但是本港的海平面却在上升,当局录得维港每十年平均上升三十毫米,台风引起的风暴潮,亦有可能造成海水泛滥,威胁所有沿岸地区,淹浸机场也非没可能,而港珠澳大桥的人工岛也有同样风险。
对应新变化 检视旧标准
赤鱲角机场三面有山峦环抱保护,抗御天灾能力似乎比关西机场为强,但气候变化愈来愈极端,未来的台风破坏力很可能超过以往最凶猛的风灾,政府与机场管理局不应以为依照现时的防御标准,就可平安大吉,必须重新评估风险,加强安全设施。
以城市整体而言,规划署引用《格罗科纳研究报告》,指本港的抗御力表现在全球五十个城市中排第三十。关西机场所处于大阪地区,其抗御力排名比本港高,但今次仍大受风灾蹂躏,损伤严重,本港更须提高警惕。
本港有一成半的土地位于平均海平面之下,且地势多山,而预计到二〇四六年有三十二万六千个私楼单位楼龄最少七十年,其能否抵御极端天气,必须及早绸缪。
面对天气极端化,一些过往多年奉行的抗御力标准,未必适合时宜,本港须作全面检讨,提升要求,并且重新检视现有重要设施的抗御力,避免重蹈关西机场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