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抗空气污染 随湾区经济模式变阵

2019-01-12 19:29: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星岛日报》1月12日发表题为“抗空气污染 随湾区经济模式变阵”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本港近年虽然见多了蓝天白云,但是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仍然严重超标,臭氧含量更创下十九年新高,损害居民呼吸系统健康,并且削弱本港作为宜居城市的竞争力。当局须积极推行普及电动车等减排政策,并与广东省合力改善大湾区的空气质素。

本港经历过乌霾蔽天的日子,经过政府多项减排政策,包括收紧电厂、汽车和轮船的污染物排放限制,改用比较环保的燃料,与十年前路边情况比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跌了百分之七十四,悬浮粒子减逾五成。从实际观感而言,最明显是蓝天白云的日子增加了,但是灰蒙蒙的日子仍然不少。

根据环境保护署的最新数据,去年本港各监测站录得健康风险达"高"或以上的日数和时数,比五年前为低,当中铜锣湾、中环、旺角三个路面交通最繁忙又高楼林立散气较差的地区,空气污染物的减幅都非常显著,然而当中的二氧化氮含量虽然减逾一成,仍然超标近两倍。

港推电动车慢吞吞

本港电力公司陆续增加天然气发电比例,以及政府进一步淘汰旧式汽车,都有助改善日后的空气质素,但是步伐仍然太慢。当欧洲有国家已经定出全面淘汰汽油车的时间表,本港在推广"零排放"的电动车方面仍然慢吞吞,纵使当局声称已经设立了逾千充电柱,驾驶人士的实际充电经验却是远不及加油方便和普及。深圳已经把公共巴士全面电动化,虽然当中有支援当地电动汽车企业的考虑,但是本港试来试去都未能正式投入服务,也委实慢了一点。

推动市民和企业改用电动车,不止是改善空气质素所需,还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元素。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港空气臭氧浓度不减反升,一般监测站录得的臭氧含量比十年前增加逾五成,更是十九年来最严重,情况以人口较稀疏的新界地区尤烈,反映污染来源涉及外来因素。臭氧的形成源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在阳光下产生化学反应,而一氧化氮可以透过化学作用减少臭氧。本港汽车减少了一氧化氮的排放,而外来臭氧又增加,就加剧了臭氧污染。

港粤合作对付臭氧

现时本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位于新界西北的屯门、元朗和东涌。多年经验显示,每逢东莞等工厂区停工的日子,例如春节,本港的空气质素往往得到改善。自从广东"腾笼换鸟"式推行工业升级,区内污染较大的工厂逐步被淘汰,这方面的污染程度应该减弱,但是内地消费形态的转变,例如汽车使用量大增,成为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头。

空气流动无疆界,港粤空气质素互相影响,除了现有的监测机制,两地更须增加合作,针对经济活动模式的转变,与时并进,对症下药,来消减污染物的排放。

本港空气质素不及新加坡,长年成为两地竞争的弱项,削弱各地僱员来港工作和生活的意欲,构成全球各地企业考虑来港投资的负面因素。香港面对的问题,同样是粤港澳大湾区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要粤港澳大湾区跻身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之列,成为内地和本港经济的新引擎,不仅靠人口和经济规模,还需要一个一流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空气质素是重要元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