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龄职业司机健康把关
2019-01-16 01:02:4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星岛日报》1月15日发表题为“加强高龄职业司机健康把关”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沙田城门隧道公路一死十六伤专线小巴车祸,死者是怀疑带病开工的高龄司机,再度凸显本港职业司机高龄化衍生的安全问题。
发生意外的小巴在早上上班繁忙时间由葵涌石篱开往沙田,出隧道下斜路时撞向路旁石壆翻侧,再滑前八十米才停下。车上十六个乘客全部轻伤,估计是安全带发挥了作用,但是六十七岁司机不幸伤重不治,有乘客形容当时司机状似打瞌睡。车上捡到一瓶咳药水,是否属于司机待查。
年过六十仍然驾驶小巴和的士,近年并不罕见。根据运输署对公共交通工具驾驶执照持有人的统计,现时有约四成的小巴司机年满六十岁或以上,其中一万二千多人更年满七十岁以上,占全港小巴司机百分之七。至于的士司机,六十岁及以上者更占四成六。
小巴车祸逾半涉银发司机
这些高龄司机驾车发生意外的机会较高,运输署统计二〇一七年的交通意外资料,四千三百多宗的士意外中,占三成六的司机年满六十,至于小巴比率更高,约一千宗意外中,有五成六涉及六十岁及以上的司机,七十岁以上的司机涉及全部小巴意外约一成。过去甚至有八十二岁的小巴司机涉及致命车祸。
从乘客安全角度考虑,银发司机比血气方刚小伙子优胜之处,是驾驶经验丰富,态度亦比较安稳;故此,如果他们的身体状况能够胜任,没有需要硬性划定一个要他们必须退休的年龄。
从现实角度来看,硬性划定职业司机退休年龄亦不切实际,原因是小巴和的士司机,根本就缺乏年轻人加入行列。尤其是小巴司机收入有限,车行归咎于政府曾经十年没有批准小巴加车费,后来批准加费仍然追不上开支增长,令司机薪酬难以提高。
可是,小巴作为基层市民代步工具,政府在处理加费申请时难以松动,免招市民反弹,而政府在一七年,亦同意小巴座位由十六个增加到十九个,让业内可以增加收入,问题是车主是否把增加了的收入与司机共享。
当局对健康要求不够严
此外,单是提高待遇,亦不容易吸引年轻人入行,一来缺乏晋升前景,二来小巴司机不属于年轻人喜欢投身的工种,现时失业率偏低,小巴更难与其他行业竞逐人手,只好希望原有的司机能够做下去,免“有车无人开”。
人手短缺,政府就算有向专线小巴业发布工时指引,但是不少司机仍会加班工作,甚至带病开工,这令司机更易疲累。
现时政府规定年满七十岁的市民,须每年验身来延续其驾驶执照,由于小巴和的士司机驾车不止关系到自己安全,还包括市民大众,当局应该有更严格的健康要求和执行措施。银发司机驾驶态度好,涉及意外却较多,反映当局在健康要求方面把关不严,无论行业面对甚么困境,当局都不能以市民生命安全作为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