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三隧分流碰壁 再显政治触觉迟钝

2019-01-24 02:55:10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1月23日发表题为“三隧分流碰壁 再显政治触觉迟钝”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三隧分流减塞车,本不会有太多异议,不过政府提出的落实方案,要红磡和东区两条海底隧道私家车收费倍增,引起社会和政党强烈反弹,政治上无法过关,政府逼于无奈撤回原定今天提交立法会辩论的议案,继提高长者综援年龄资格后再度碰壁。

现时红隧和东隧分别超负荷七成和四成,隧道入口一带路面经常塞车,连不使用隧道的车辆都受影响。三隧分流的基调,是透过收费调整,红隧和东隧加而西隧减,把汽车导引去多用西区海底隧道,以减少挤塞,政府估计可以令一些过海汽车每程节省十三分钟时间。

当局根据专家顾问研究并与西隧经营公司磋商后,提出了红、东隧私家车每程收费增加至四十元,而西隧降至五十元的建议,载客的士红加东减至一律二十元,西隧降至三十六元,非载客的士则三隧齐收十五元,政府豁免红东两隧巴士收费及代缴西隧巴士收费,并且补贴西隧因减费导致的损失,以十八亿元封顶。

信专业 还须顾民意

专家的方案,是基于对市民使用习惯的研究而得出,符合其专业评估逻辑,但缺乏政治评估,而政府今次触礁,就是因为只听专家意见,没有充分顾虑到政治现实的掣肘,同时高估了胜算而“一意孤行”,未获盟友支持就贸然强闯。

政府方案要平衡不同持份者的损益。西隧经营者是私营公司,目前的收费水平是按照利润最佳化的模式厘订,政府要其改变不易,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就透露自己要到北京,以公众利益游说公司高层才成事。

私家车主是利益受损最大的一群,虽然节省行车时间,但是红隧车费加倍,东隧车费增加六成,不少使用这两条隧道的车主都是打工仔,反对声音自然极大,政党近来就收到大量愤怒的投诉。

的士隧道费减多加少,小巴不加不减,由于可以节省行车时间做多点生意,倾向赞成。至于巴士乘客,由于政府规定豁免和代缴的隧道费要悉数惠及乘客,以西隧收费一百八十五元计,一辆满载一百三十二人的双层巴士,平均每名乘客可以节省一元四角的车资,可是政府并非要求巴士公司直接减车费,而是用来设立车费稳定基金供日后纾缓加费之用,市民对自己的得益无甚感觉。

选举临近 政党难撑

受惠者无感觉或少出声,受损者则怨气冲天,令政党大受压力,尤其是今年有区议会选举,明年又有立法会选举,政党难逆民意支持政府的方案,官员指撤回议案后会再与各方商讨,但是要摆平各方利益甚难。

在长者综援问题上,政府新增“就业支援补助金”,贴钱解决问题;但是,三隧分流并非贴钱就能解决,私家车主希望红隧东隧不加费而西隧大减费,政府势须大幅补贴西隧,这样做必招来明益商家的批评,不容易过纳税人一关,而车费只减不加又可能吸引更多人驾车过海,未必能够达到减少塞车之效。

政府原意是三隧分流明年元旦生效,实施三年零七个月至西隧专营权结束,时间有限,方案可调整的空间亦有限,政府如果无法突破政治关口,只好等多四年,待收回西隧才再谋后着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