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绿置居纳米化 削弱吸引力

2019-03-08 04:12:38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3月7日发表题为“绿置居纳米化 削弱吸引力”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房屋委员会划出三栋兴建中的公屋作为下一期绿置居,单位数量多而面积小,甚至出现一层三十多伙的纳米盘,恐怕会削弱公屋居民“由租转买"的意欲,除非他们愿意牺牲生活质素大屋换细屋。

这三栋绿置居分别位于柴湾和青衣,都是“见缝插针"利用本来的绿化地带建成的三、四十层高楼。当中柴湾单栋楼每层二十三伙,而青衣两栋楼平均每层逾三十五伙,与四年前轰动全城的“一层三十伙"红磡私楼纳米盘不遑多让,其中面积最小的单位仅十四点一平方米(约一百五十一方呎),虽然未至沦为“龙牀盘",但已比近年涌现的不少纳米盘为小。

人均面积只达最低标准

这些绿置居楼盘是房委会按照公屋标准建成,现时房委会定下的最低标准要求,是人均居住面积七平方米,十四点一平方米的绿置居,让二人家庭入住,勉强符合标准。但是,以往公屋设计并非满足于最低标准,例如四年前推出的首个绿置居新蒲岗景泰苑,和正在拣楼的长沙湾绿置居丽翠苑,最小单位面积都在十七平方米以上。

当局因应近年基层核心家庭增加的趋势,新建公屋增加了小单位的比例,造就同一幅地可以兴建更多单位之效,以助纾解公屋轮候人龙不断加长却觅地难的困境。

不过,资助出售房屋的市场需求却不是这样,每期推出的居屋和绿置居,拣楼情况都是大单位最抢手,迅即销售一空,小单位去货时间则较长,其中一个原因,是单位按市价折扣出售,大家觉得单位愈大,所享受的折扣金额愈多,就算是二人家庭,都希望获得亲友帮助买个大一点的单位,足以应付日后宝宝出世的额外需要。

对正在轮候公屋的小夫妻来说,除非他们不打算生育,否则下一期绿置居的十四点一平方米单位,根本应付不到日后的合理需要,宁愿租住公屋,将来添丁可以申请调迁较大的单位。

不符改善居住质素原则

至于公屋居民,由于当局编配公屋时采取较为宽松的做法,人均居住面积比最低标准为高,放弃本来居住的较大单位,来购买只符合最低面积要求的小单位,愈住愈逼,降低生活质素,吸引力不大。余下最有可能购置绿置居的,是面对逼迁的富户和宽敞户。由此看来,腾出单位换购绿置居的公屋户数量,可能逊于预期。

反而是轮候公屋队伍中的单身人士,如果正租住劏房,较有兴趣购入绿置居,享受市价六折的置业优惠,这有助稍为缩短公屋轮候人龙。

绿置居纳米化,只是公屋纳米化的一部分。公营房屋纳米盘为增加单位供应而缩少面积,虽然尚未跌破人均面积最低标准,始终与改善居住质素的原则背道而驰,只能作为现时无米可炊的权宜之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