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填海有赚 须落重本护生态

2019-03-21 06:26:50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3月20日发表题为“填海有赚 须落重本护生态”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政府公布大屿山对开填海连同主要交通基建的估计成本,超过六千亿元,并且预计单是人工岛卖地收入已经可以回本有赚,应对一些反对填海人士的“倒钱落海”批评。人工岛可以大幅纾解本港的土地荒,经济效益毋庸低估,要注意的是尽力降低牵涉的环境代价。

政府早年提出东大屿都会的构思,后来发展到野心更大的明日大屿愿景,要在大屿山和香港岛之间填海一千七百公顷建造人工岛。公众的两项最大顾虑,是庞大的财务承担,以及可能造成的海域污染影响生态,以及气候变化令海平面上升的问题。

填海一千公顷的东大屿都会,属于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咨询民意的其中一个项目,得到大部分意见支持作为中长期土地供应途径后,政府昨日公布有关成本效益的估计,单是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和基建费用已达二千五百多亿元,加上大屿山欣澳和屯门龙鼓滩填海等相关工程,以及连接港岛和大屿山的铁路及道路基建,合共成本达破天荒的六千二百四十亿元。

发展现有土地障碍重重

回归前的新机场十大核心工程千亿“玫瑰园”计划,与此相比顿成小巫见大巫。反对者不停以“倒钱落海”来打击这项计划,政府则引用测量师学会的估计,以现时约每平方呎一万元的地价,推算日后单是人工岛卖地收益已可超过七千亿元,以此显示填海值得投资。

批评者指政府估计成本保守,最终埋单可能逾八千亿甚或过万亿。不过,要留意政府引用的收入估计亦相当保守,尚未包括龙鼓滩填海“接收”新界北棕地工业后腾出的土地收入,以及发展第三个核心商业区带来的经济民生效益。

不靠填海,单靠发展现有土地,收地障碍重重,腾出土地所需时间快不过填海多少,而且现有交通不胜负荷,港铁就算更新信号系统加密班次,都已接近极限,新的铁路和道路基建同样耗费不菲,何况不止住屋缺地,医院、安老院舍等各类设施,还有商业设施都缺地。

先进技术降低海域污染

人工岛填海计划可以提供十五万至二十六万个住宅单位,同时发展核心商业区,并且预留土地储备应付日后需要。香港百多年来的发展经验显示填海“有赚无蚀”,政府粗略估计,今次计划财务方面行得通,余下要令市民释疑的是环保问题。

即使当局评估交椅洲一带海域生态价值相对较低,但是填海造成的污染,包括令积累于海牀上的淤泥四溢,始终会破坏生态。现时填海技术比当年赤鱲角机场填海先进得多,第三条跑道填海就利用先进科技隔绝和凝固淤泥,在降低污染方面大为进步,当然成本会贵很多,但也值得,当局须以保护海域环境凌驾成本考虑。

本港开埠以来,填海辟地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他沿海城市如新加坡等,填海累积规模比香港大,本港需要突破土地瓶颈,作为带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动力,避免停滞不前,填海是必然方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