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委“大山” 政府不能手软
2019-04-23 19:08:45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星岛日报》4月23日发表题为“移动医委‘大山’ 政府不能手软”的评论文章,全文内容如下:
负责医生注册的医委会下月八日将再开会,讨论放宽外来专科医生实习期的要求,因上次会议将四个方案全部否决,令全城哗然,公众不满之声四起,逼使医委会要“埋枱”再投票。医学会上周末提出“第五方案”,将宽免实习与服务于不同机构的年期捆绑,于考取执业试后,须在相关机构工作一年半、三年或四年,此议随即受到两大学医学院及衞生署强烈反对,再掀起新论战。
今次由增加“外援”触发的这场大争论,归根究柢是行业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对垒,如果坚持保护主义的一方继续企硬,问题再议而不决,政府就须出重手,介入打破困局,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所说:“只要能让事情至少往前一步,就算知道不会得到一致掌声,我还是会去做!”
设限“捆绑”阻人才流入
海外专科医生来港工作,纵使考执业试及格,仍须实习半年,这安排一直受到批评,认为他们已具专科资历及经验,更通过了考试,没理由要像新毕业医生般实习,令人相信设这关卡的真正目的,是令欲来港的海外专科医生却步。
医学会提出的新方案,是让海外专科医生可用在港工作的年期,抵销实习时间,表面上是一个宽免安排,但细看其内容,海外专科医生须与机构“绑死”一段长时间,门槛仍然颇高;此外,方案将海外专科医生分为三类,服务于医管局的,考试后工作一年半就可免实习,而在大学医学院和衞生署任职者,则要工作三年至四年,被形容为比其他方案更“辣”。
从海外专科医生的角度,取得专科资格已要过关斩将,还须考香港的执业试,及格后又要受服务年期限制,来港的积极性自然大打折扣,正如一位资深医学界人士所言:“又要专科,又要考试,有几多海外医生会嚟呀?”
强力介入才可突破困局
对服务于大学医学院与衞生署的专科医生而言,上述方案就更令他们难堪,觉得是将他们分等级,令外界以为大学医学院及衞生署的医生低一等,海外的医学专家对此感觉必不良好,又怎肯来港工作?岂不是摆明拒人才于门外?
医学会成员及一些医生提出这样那样的规限,振振有词说要保持香港医疗服务质素,但曾任医委会主席的麦列菲菲却看穿了其真正用意,就是藉此维护医生的既有利益,她甚至毫不含糊地直指部分人是“极度保护主义者”。她因而认为应大大降低门槛,定出最宽松的限制,让香港可以增加医生人数。
现在医生注册的权力牢牢掌握在医委会手中,而传统上医生是最牢固最有权势的利益团体,故政府至今仍诸多顾忌,不想全力施压,只口头表达一下“遗憾”,希望他们“自己识做”。
但从那些“保护主义者”的反应看来,这座“大山”不会自己移开,政府若要突破医疗困局,不能不积极考虑通过修例介入医生注册,不再让医委会独握大权,这样才可以为引入更多“外援”清除障碍,有效解决医生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