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美国又指责中国操纵汇率 4点把这事拆解明白

2019-08-07 22:28:28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解局]美国又指责中国操纵汇率,这事儿怎么看?

这是一篇临时起意的文章。

鉴于美国每隔几年就说中国操纵汇率,辞令老套、手法陈旧,岛上本是懒得回应。

但是,由于“你是”“我不是”“你无理取闹”“你才无理取闹”的无聊戏码反复上演,岛上决定把这件事掰开揉碎、条分缕析,好好向各位岛友拆解明白。

话不多说,开聊。

1

汇率是什么?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货币是用来干嘛的?购买商品和服务。

若A国货币较B国货币身价提升,则A国百姓能用同样多的A国货币买到更多的B国商品和服务。

运用到国家上也是一样。一国对另一国货币升值,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一国对另一国货币贬值,则出口被鼓励,进口要受挫。

有了这个背景,我们再来看美国说中国操纵汇率,其实想表达什么。

8月5日,美国财政部发布声明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下,财政部长穆努钦决定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

但是美国财政部的这一决定实际上与美国的相关法案提出的三条标准相悖。按理说,要把三条标准占全才能算作汇率操纵国,但中国只占了一条。

也简单展示一下这三条标准吧:

第一,与美国双边贸易顺差超过200亿美元/年。第二,该经济体的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超过2%。

第三,该经济体通过购买外币持续单边干预汇率市场(至少12个月中的6个月)。

打脸的是,中国满足的有且只有第一条。这怎么办?美国又加了两条。

一是“中国长期以来通过持续、大规模的外汇市场干预来促使货币被低估”。

这话是指着8月5号的人民币贬值说的,意思是中国没有动用外汇储备出手稳汇率,有意使人民币贬值。

二是引用中国人民银行8月5日对人民币贬值的表态。

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政策工具,将继续创新和丰富调控工具箱,针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正反馈行为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是中国央行在“公开承认其在操纵汇率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并准备继续这样做”。

这样的联想能力,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不过,把以下两件事结合起来看,联想能力的真实意图瞬间清晰。

7月31日第十二轮中美磋商结束后,特朗普先是提出对中国出口美国的3000亿美元商品进一步加征关税,后又指责中国没有按约定购买美国农产品。

显而易见,汇率问题不仅是汇率问题,还是美国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的施压手段。

2

说到这儿,大家有没有觉得画风不对,美国为什么能判定他国是否操纵汇率?

按理说,汇率调整属于一国主权,是金融问题而非贸易问题。此外,若要界定一国是否操纵汇率,最有发言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但现实却是,美国从1991年开始就发起针对中国贸易政策的调查,最终在1992年5月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1992年至1994年,美国财政部先后5次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当时的主要法律依据为《1988年汇率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法》。

美国的认定标准是这样的:“巨额对美贸易顺差和大量的经常账户余额”,中国“操纵其汇率体系而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不过,中国不是唯一被美国财政部“盖戳认证”的国家。不少国家和地区都享受过这一待遇。

其中,日本是在1988年,韩国是在1989年,中国台湾则包揽1988、1989和1992年,德国、英国也在80年代得到过“照拂”。 

不得不提的是,美国曾要求德国和日本在1985年签署著名的《广场协议》。

当时美国希望日元和德国马克兑美元升值,解决美国自身的贸易逆差问题。

《广场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和德国马克都兑美元出现大幅升值,日元兑美元更是在两年内升值50%。

可是结果如何?从反应经济前景的先行指标失业率数据来看,1985年日本的失业率是2.6%,到1989年甚至下降到2.1%。日本经济并未转差。

有人会说,不对呀,我记得日本经济在1990年开始萎靡不振。这是事实,但原因另当别论。

3

1980年代之前,日本的传统制造业发展如火如荼。1970年代时,日本在家电和汽车领域后来居上,并对美国企业形成明显的挤占优势。

不仅如此,在芯片领域,日本也颇有进展。1980年代初期,存储器市场被日本全面占领,以英特尔为代表的美方被迫退出。

不过总统里根上台后,局面却出现逆转。

里根力推“星球大战计划”,说要构建从外太空到覆盖全球每一寸土地的攻击和防御体系。

听上去虽然有些扯,但美国政府每年为此花费上千亿美元,向企业下订单,资助企业搞科研。

在星球大战计划的助推下,英特尔公司稳了下来,不慌不忙搞起了CPU(中央处理器)研发。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了,1985年,英特尔公司推出划时代产品80386芯片。此后,全球CPU产业的龙头地位被美国牢牢占据,日本再无超越机会。

更棘手的是,先发优势一旦产生,技术马太效应就比预想中还要强烈。

1990年代,以信息产业高度发展为标志的PC时代到来。

信息产业有明显的技术壁垒特性,且雄踞所有产业上游,非祭出技术转让费不能破。当然,这得是对方愿意转让。

曾所向披靡的日本汽车制造商,此刻不得不认怂,只能为“英特尔+WIN”的电脑系统向美国企业交技术转让费。

日本制造业陷入不得不被美国瓜分利润的尴尬境地。

不过,被美国信息产业崛起冲击的不只日本一家,德国、英国等亦然。但余者所受冲击似乎没那么大,原因何在?

这是因为在外部冲击的同时,日本经济中的隐患——地产泡沫破灭了。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政府一手拉高日元汇率,一手开始降息。

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连续五次降息,基准利率从5%下行至2.5%。资金成本低,借贷需求被刺激。

大水漫溢下,资金要寻一个去处。实业投资似乎不能满足需求,资金便径直涌向楼市。

此后,日本房价节节攀高。仅在1990年,东京房价就登顶12万人民币/平米。这是什么概念?东京白领家庭平均收入的40倍是也。

居民负债已经高到这种地步,资金的循环游戏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这一情景对中国亿万买房刚需人群、炒房客、房地产商来说,是何等熟悉。

这给了我们最好的提醒:房住不炒、资金脱虚向实,确实迫在眉睫。

从这个角度看,近期政治局会议加码提出的“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是多么切中肯綮。

4

最后,讲点大白话。

坦白讲,汇率是把双刃剑,一进一出,损益难量。

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中国出口商品时自会“占些便宜”,但进口商品时要吃亏。

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进口商品时自然更划算,但出口商品时可就要为难了。

因此,要怎样精密权衡、预测度量、操控汇率,才能保证“薅美国羊毛”且只赚不亏?

从技术上来看,难度指数五颗星啊。

这个道理很简单,也很朴素,稍有外贸常识的人应该都懂。可是美国为何如此不解意呢?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依赖》一书的作者史蒂芬·罗奇说了大实话:

“美国政客常爱怪罪中国和贸易协议,以此来解释本国的失业和工资停滞问题。

但贸易赤字完全是美国自己造成的,美国入不敷出,拿明天的钱消费今天的东西已经持续几十年了,依靠大笔向外国借钱,美国人见证了历史上最惊人的一轮消费膨胀。

政客们当然不想批评自己国家选民的不节制和挥霍,找个外国替罪羊要容易的多。”

世界银行和美联储的数据佐证了史蒂芬·罗奇的判断。

数据显示,1970年美国家庭消费支出是6666亿美元,截至2017年,这一数据跃升至137000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4.4%,但消费了全世界产出商品的22%。

写到这儿大家应该也明白了,反复拿汇率说事真挺没劲的,毕竟自己生了病却要别人吃药,见好才怪。

不过日本的例子也足够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在外部受到扰动的情况下,更要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消除经济发展隐患,推动经济质量再上一层楼,让经济提质增效落到实处。 

来源:海外网   作者:云中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