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3岁中国孩子眼中的巴以 四个词下的和平希望

2019-08-17 20:27:4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驻外手账 | 一个3岁中国孩子眼中的巴以

今年2月,作为驻外记者,我和先生带着3岁的儿子象象来到了耶路撒冷,开始在巴以地区的新生活。

象象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喜欢上了中东大饼和霍姆斯酱。不仅如此,他还迅速学会了一些新名词。

犹太人·阿拉伯人

刚到以色列,象象首先要学会怎样跟别人打招呼。

以色列有900万人口,其中700多万是犹太人,还有近200万阿拉伯人,本地通用语言有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英语。

 

图为耶路撒冷市中心的雅法路。新华社记者吕迎旭摄
图为耶路撒冷市中心的雅法路。新华社记者吕迎旭摄

象象最先学会的是英语“How are you?”,后来又学会了希伯来语的“Shalom”(你好),跟阿拉伯人打交道时,我又教会他说“Asslam Alaekum”(你好)。

3个月过去了。在大人提醒下,象象已经能区别跟什么人要用哪种语言打招呼了,嘴里还常常念叨,跟犹太人要说Shalom,跟阿拉伯人要说Asslam Alaekum。

自此,他记住了两个词:犹太人、阿拉伯人。

收费站·检查站

一次,象象跟随我们从以色列前往巴勒斯坦城市拉姆安拉办事,远远看到以色列设立的检查站后大喊:“收费站!”

他以为是中国高速路上常见的收费站。

 

图为位于耶路撒冷和拉姆安拉之间的贝特伊尔检查站。新华社记者吕迎旭摄
图为位于耶路撒冷和拉姆安拉之间的贝特伊尔检查站。新华社记者吕迎旭摄

其实,那是隔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检查站,只有极少数拿到通行证的巴勒斯坦人才能通行。这样的检查站在巴勒斯坦土地上还有上百个。

他知道了一个新词:检查站。

对绝大多数巴勒斯坦人来说,检查站犹如一个个总是亮着红灯、其实无路可出的出口。

 

7月8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来自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市希伯伦的13岁女孩巴娅第一次亲眼看到大海。新华社记者郭昱摄
  7月8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来自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市希伯伦的13岁女孩巴娅第一次亲眼看到大海。新华社记者郭昱摄

今年7月8日,来自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市希伯伦的13岁女孩巴娅第一次看到海。为了这一刻,她和妈妈一大早就从家里出发,在以色列检查站排了两个小时队。

所有酷热与疲惫,在看到海的一刻全都蒸发了。她和其他近30个孩子尖叫着扑向这片位于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北部的大海。

这次巴勒斯坦儿童看海活动由以色列左翼民间机构“检查站观察”组织。机构志愿者阿米拉说,申请者的名单很长,她们协助孩子和母亲获得以色列颁发的通行证,但最终能成行的人并不多。

你好·和平

4月1日,我们把象象送进了耶路撒冷一所幼儿园。这里每个班既有犹太老师,也有阿拉伯老师,既有犹太小朋友,也有阿拉伯小朋友。

这种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混合的幼儿园在以色列并不多见。幼儿园的创办者正是希望以这种方式在阿拉伯和犹太孩子心中种下和平的种子。幼儿园的名字就叫“和平幼儿园”。

象象又掌握了一个词:和平。

 

图为记者的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外景。
图为记者的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外景。

虽然象象每天不太情愿去幼儿园,但他承认老师对他很好。刚入园时,他经常在午睡时突然醒来大哭,犹太女老师阿娜塔就一直抱着他。他在老师怀抱里能睡上一个多小时。上游泳课时,因为他怕水,年轻的阿拉伯女教练马娜尔从头到尾一直抱着他。

 

图为记者的孩子经过幼儿园外。
图为记者的孩子经过幼儿园外。

每次和国内亲人视频时,象象都对他们说:“你们坐飞机来‘和平幼儿园’找我玩吧。”

他现在可能还不明白“和平”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有一天会明白,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打招呼的“你好”其实都包含“和平”之意。

虽然和平在这里遥遥无期,却是两个民族共同的希冀。

来源:新华国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