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都说北欧“最幸福”,但你了解这些吗?

2018-04-23 16:34:50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1524452020908.jpg

挥舞国旗欢呼雀跃的芬兰人

艾森网消息:“北欧人真的那么幸福?”联合国前不久发布《2018年世界幸福报告》,北欧国家芬兰荣登榜首,成为最幸福的国家,挪威、丹麦紧随其后。这样的结果早已不令人感到稀奇。多年来,在各种“幸福”调查中,它们总是名列前茅,最近德国一家消费机构调查德国人对其他民族的“刻板印象”,其中就有“丹麦人是‘最幸福的欧洲人’”。那么,北欧国民幸福的秘诀是什么呢?须知,幸福是难以量化的主观感受,“北欧人最幸福论”又有多少科学依据,该结论背后反映了哪些问题?

  “我们可能只需担心被入侵时军队没有抵抗力”

  听身在当地的他们讲幸福感

“我认为,北欧国家民众之所以幸福感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北欧独特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即通过对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有效提升民众福祉。”在《环球时报》记者就“幸福”话题采访丹麦幸福研究所所长维京时,他做出这样的总结。他还补充说:“我们明白,交税是对品质生活的一项投资。”

这种“投资”的其中一部分是社会保障和福利。旅居芬兰多年的华人张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芬兰医疗免费,养老金、失业金充足,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都免费,学生还可以拿到用餐、交通等诸多补贴。这些福利不仅本地人可以享受,纳税的移民也可以。“一整套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看得见、摸得着,让人们很有安全感。”

 

 

“投资”的另外一部分是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较低的暴力犯罪率。挪威记者布雍对《环球时报》说:“子女去上学时,我不需要像美国父母那样担心校园枪击案;当孩子们参加派对夜归时,我不需要像某些国家的父母那样担心孩子在路上遭到性侵。”“芬兰的犯罪率很低,几年前的一项调查显示,芬兰人最信赖的便是警察”,芬兰华商总会会长杨二林对记者说。

北欧人重要的“幸福来源”还包括平等、公平的社会价值观。杨二林说,芬兰的职业差别与歧视非常小,无论是售货员、医生,还是水暖工、律师,社会地位都得到充分肯定与尊重。这里的贫富差距不是很大,中产阶层是社会主体。另外,政府部门也十分廉洁。

能形成这种平等的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芬兰的教育制度。杨二林说:“这里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全民教育,没有什么旨在培养尖子生的重点学校,而是力争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高税收支撑的北欧模式下,政府有能力为国民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尽力消除社会不平等,缩小基尼系数,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帮助,降低犯罪率。”挪威记者布雍这样概括。

当然,北欧的幸福离不开经济实力。以芬兰为例,该国居民人均月收入达3300欧元。稳健的经济背后是北欧的资源禀赋及所处的发展阶段:挪威多峡湾,水电资源丰富;芬兰森林遍布,农林资源雄厚;瑞典、丹麦早早实现了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不过,幸福不是“被动”地享受政府与社会提供的完善的公共产品。“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来提高幸福指数,挪威人也在积极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挪威心理专家维特森说,他的家乡地处高纬度地区,每年有6个月时间下雪,冬天大部分时间是黑夜,当地人积极通过冰雪运动来消解气候带来的消极情绪。

张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芬兰人十分讲究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大家假期很长,平均每人有5周年假。即使节假日可以拿双倍或三倍工资,芬兰人也不愿意加班。曾有一个调查显示,芬兰人陪伴家人的时间位居全世界最长之列。另一方面,企业雇主对这种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理念也很支持。“或许是因为这种生活状态,芬兰人没有太大压力,心态也很平和。”

《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北欧人普遍对生活乐观,一名挪威记者开玩笑说:“我们可能只需担心被入侵时军队没有抵抗力吧。”

  气候带来各种苦恼也催生“幸福文化”

  北欧人有一套自己的“幸福哲学”

今年芬兰第一,去年挪威第一,前年丹麦第一……在世界幸福指数排行榜上,北欧国家一直表现“强势”。有人形容那里是“天堂”,但“天堂”也曾堕入“地狱”——很多人还记得,7年前的夏天,一名“独狼”枪手造成77人死亡,举世震惊。当时有媒体称,凶手布雷维克出生在世界上最美好、最富裕的国家,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如果说这起惨案是特例,其背景是与日俱增的种族主义、歧视新移民、反犹主义等暗流,其他难言的苦衷也不少,因为“最幸福”的北欧同样面临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与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比如酗酒。杨二林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芬兰社会这个问题很突出,“尤其是在漫长的冬季,酗酒十分容易造成家庭不和谐,甚至产生家暴”。

德国《Heise》杂志的一篇报道也提到,芬兰人不太喜欢表达情绪或感受,男人常常表现得很沉默,宁可沉迷酒精中。报道还称,那里的离婚率达到50%左右。另外,芬兰550万人中有50万人受孤独症影响,“不止芬兰,斯堪的纳维亚人的自杀率和抑郁比例整体很高,北欧目前正开发更多的抗抑郁药”。

挪威著名脱口秀节目演员丹尼尔·西蒙森曾对英国媒体讲述过挪威人的社交焦虑症。“我们似乎缺乏‘培训’,比如无法像希腊人一样在唱情歌时相互看着对方的眼睛”,西蒙森说,这可能跟天气有关,毕竟挪威天寒雨多,当地人每年只有几个月时间外出与他人相聚,其他时间“似乎都像熊一样冬眠”。正因为此,西蒙森对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表示怀疑,他觉得,“希腊人、美国人和拉美人总是给人以更幸福的印象”。

“‘幸福’并非北欧人唯一的特别之处”,美国经济教育基金会今年2月刊文称,儿童贫困、贫困风险、社会排外等都是北欧排名很高的领域,“他们拥有一根神奇的魔杖吗?”文章认为,那些将斯堪的纳维亚理想化的人没有提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文化影响。

以丹麦为例,可以说,丹麦人“以不快乐为耻”。丹麦报纸编辑安妮·克努德森就该国在幸福调查中的结果表示:“如果你问我现在怎么样,然后我开始告诉你我感觉有多糟糕,那么这有可能迫使你为此做些事来安慰我……因此,这是人们说‘一切安好’甚至‘好极了’的主要原因之一。”

丹麦人和挪威人甚至有一套“幸福哲学”,这可从两个词说起。第一个是丹麦词语“Hygge”,它代表舒适感、归属感、放松。维京跟《环球时报》记者分享了他最“Hygge”的一个片段:“经过漫长的徒步后,大家都有些疲倦。在一个老旧的木屋里,我们烧起壁炉,围坐在一起。水壶在火炉上咕嘟咕嘟,柴火在壁炉里噼啪噼啪。我们身心放松地享受这份安宁,直到一个朋友打破沉寂:‘还有比这更Hygge的吗?’另一个姑娘说:‘当然没有,不过如果此时外面来场大风雪,说不定更Hygge’。”

“Hygge”在挪威语中的“孪生姐妹”叫“Koselig”。挪威冬夜漫长,将家里打造得“Koselig”几乎是每个家庭的追求。用西蒙森的话说,就是住在温暖的房子里,买些糖果,把自己裹在羊毛毯子里看热播电视节目……“我们将生活中的许多时间用于躺在沙发上”。

  白拿福利者越来越多,一些富人向外移民——

  “没有高税收,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北欧人真那么幸福?”每当《世界幸福报告》出炉,一些媒体和机构就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世界幸福报告的排名完全基于人们的主观感受。该排行榜问每一个国家的人他们感到有多幸福,其中并无坚实的科学依据。这个问题如同想象有一架阶梯,每级台阶都标有数字,最高的台阶代表最美好的生活。此时,你认为自己站在哪级台阶上?然后报告作者尝试分析其他数据,例如预期寿命和经济因素等以判断每种因素对幸福产生多大作用。

《近乎完美之人:斯堪的纳维亚乌托邦神话的背后》一书的作者迈克尔·布斯,曾与制作“幸福榜单”的幕后人士交谈过,他说,那些人私下里坦言,榜单内容其实与“满意”和“满足”有关,他们只是使用“幸福”一词抢占新闻大标题吸引眼球。实际上,北欧人普遍期望值较低,容易知足。“多年来,我问许多丹麦人对这些幸福调查的看法,但我还从未在他们中遇到过一位对此笃信不疑的人。”布斯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撰文称。

更重要的是,在丹麦幸福研究所所长维京看来,幸福生活“没有高税收的支持,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迈克尔·布斯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丹麦的税率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高,最高档的收入所得税超过50%,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各种税赋。“大部分人认为,如果将所有税费考虑在内,你的3/4收入将进入国库。如果你想买一辆小汽车,汽车税高达180%。另外,增值税是25%,还有更高的能源税……你能得到免费教育、非常便宜的儿童学前照顾、功能良好的公共交通、免费医疗……——这些都是美国人梦寐以求的——但有个大问题:你在缴纳世界上最高的税,但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好的吗?医院是最好的吗?不,并不是这么回事。”

由于税收太高,诸如H&M等北欧企业纷纷把公司开到其他国家来避税。生活在丹麦的华人企业家李先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北欧的“高税收”模式对穷人来说是好事儿,但会引起辛勤工作者的不满。尤其是在现在,白拿福利的人越来越多,当地一些富人开始移民到其他国家。

高税收、高福利体制也压得北欧国家政府有些喘不过气。“2008年欧洲经济下滑后,芬兰的福利体制已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主要靠借钱来维持高福利,因此社保体制改革成为芬兰政府亟待解决的艰巨挑战,并成为引发芬兰全社会激烈讨论的一个问题。”杨二林说。

2016年,芬兰政府曾宣布,将进行“全民基本收入计划”试验,向每位公民发放560欧元的“月工资”,取消失业金、住房补贴等福利补贴。随着计划推行,全民工资有可能提高到800欧元。德国N24电视台说,若芬兰550万人口每人每月获得800欧元基本收入,芬兰政府的财政预算将是400多亿欧元。2014年,芬兰的社会福利支出高达660亿欧元。显然,政府在想尽办法节省开支。

BBC曾评论称,没有人确切知道北欧人感到“幸福”的关键原因,其他国家的人不妨认为那可能与文化、基因有关,或者只是一些人制造的无聊结论。看待“最幸福的北欧人”,这句话或许值得思考。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