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芯片之争,韩台欧日各有强项

2018-04-23 16:36:28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据德国《时代周报》22日报道,钢铁关税已成为过去:未来,全球各国和各公司将争论技术和专利。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中国中兴通讯公司执行为期7年的零件出口禁令后,通信设备核心技术之一的芯片产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除深陷“禁令风暴”核心的中美两国之外,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芯片产业上也各自占有一席之地。

  韩国日本实力强大

2016年全球半导体前20强中,美国公司以1197亿美元的营收总和遥遥领先;按地区排列,2016年韩国凭借三星与海力士两家企业58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世界第三是中国台湾地区,台积电、联发科和联华电子总计营收为423.89亿美元;世界第四是欧洲,恩智浦(NXP)、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ST)三家合计243.5亿美元。

韩国半导体产业发端于1965年,是从作为美日半导体厂商投资为主的组装基地开始的。当时韩国推行进口替代转为出口导向战略,开始注重转向高潜力行业,为此积极鼓励外国高科技企业在韩国投资设厂。根据韩国关税厅今年3月底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半导体作为韩国带动出口的主导商品,去年出口额达到997.1亿美元,这也是历年首次有单一商品出口额超过900亿美元。中国(39.5%)是韩国半导体的最大的出口市场,其次是中国香港(27.2%)、越南(9.3%)和美国(4.5%)。在去年的总出口额中,半导体占据的比重为17.4%,比前一年(12.6%)上涨4.8个百分点。

 

韩国半导体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已经让芯片成为韩国面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韩国《中央日报》2017年披露的数据显示,半导体占整体出口比重已远超钢铁、造船、汽车等韩国传统优势产业。韩国贸易协会首席研究员文炳基也表示,当年韩国半导体的出口额已相当于1993年韩国的总出口额。三星、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企业常年占据行业排名前列。三星电子4月6日发布业绩数据,初步核实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为15.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926亿元),同比增加57.6%,环比增加3.0%,刷新纪录。销售额为60万亿韩元,同比增加18.7%。

日本2016年位居世界半导体产业第五位。东京一家做电子元器件贸易的公司老板2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有很多独立自主研发且性能非常好的芯片制造商,主要大的品牌有东芝、瑞萨、索尼、富士通、村田、ARM等。日本的芯片制造商当中,东芝的记忆存储芯片属于世界一流,而索尼的音响电子元器件在行业内十分畅销。

日本对于自己高科技产品一直十分保护。日本《每日新闻》22日报道称,东芝公司目前在探讨终止出售芯片业务。日本东芝公司目前关于将其“东芝闪存”业务出售给美国贝恩资本的计划,现在正在重新探讨当中。

  半导体为台湾地区经济命脉

中国台湾地区自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发展半导体相关产业。目前,台积电、联发科技、联华电子、南亚科合联咏科技等企业排名世界前列。

中国商务部在2017年年底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中指出,台湾地区的IT产业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台湾和美国能生产电脑主板芯片“南桥北桥”和“中央处理器(CPU)”。台积电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2016年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占有率达58%。《指南》指出,台湾地区半导体、光电、信息和通讯等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晶圆代工业产值占全球67.4%,其下游的封测业也位列全球第一。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22日告诉记者,虽然取得以上市场地位,但台湾的芯片产业链条基本上还是定位于第三方服务,并未处于整个产业的最上游。

台湾“中央社”称,半导体产业为台湾经济命脉,扮演着主要出口成长引擎的角色,2016年台湾半导体设备出口额(不含复出口)为6亿美元,年增17%,出口中国大陆约4亿美元,占56%,美国、新加坡、日本为2至4名,占比分别为9%、8%、6%。

根据台湾海关的统计,2016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为738亿美元,出口的主要产品有集成电路和内存,液晶装置及零件、半导体设备和零件、印刷电路等,分别占对大陆全部出口的26%、7.48%、3.98%、1.53%。

  欧洲沦为美、亚之后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去年的全球芯片业的数据显示,欧洲已经逐渐沦为美国和亚洲竞争的“第三者”。在全球10大芯片企业名单中,欧洲仅有荷兰恩智浦半导体上榜,前几年还在10大榜单中的德国英飞凌以及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意法半导体则不见踪影。

也有媒体指出,欧洲芯片行业尽管数量上不及美国和亚洲对手,但在许多领域无法代替,像德国英飞凌是欧洲最大的汽车电子芯片供应商。全球每年生产的约8000万辆新车中,平均每一辆上就有67个器件来自于英飞凌。英飞凌也是目前德国“工业4.0”战略的推动者。

德国《商报》指出,欧洲芯片业退步,主要原因是欧洲对芯片业不够重视。欧洲半导体业协会此前曾就一个模型企业在不同的投资环境下的负担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同一个模型企业,在韩国五年内净利润达到近15亿欧元,而在德国则只能达到7亿欧元。欧洲需要通过税收上的优惠政策来扶持研究、发展和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