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郑和到过的这座东非古城 如今因一带一路焕发活力

2019-04-28 20:25:38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这里是东非的海上门户,海明威和《走出非洲》的作者凯伦·布里克森从这里开启了非洲之旅。

这里还是电影《盗梦空间》的拍摄地,如同电影名字一般,走在熙熙攘攘的老城街头仿佛置身梦境。

六百多年前,明代航海家郑和就曾率领船队抵达这里。贸易由此繁荣,非洲东海岸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瓷器海岸”。

如今,“一带一路”项目落地东非海岸,中国和肯尼亚合作结出累累硕果,为这座古老的港口城市——蒙巴萨增添了新的活力。

东非海岸早已留下中国印记

在蒙巴萨城内著名的旅游景点耶稣堡,一个大型展馆向游客讲述着东非贸易与航海的故事。

令人惊讶的是,馆中有相当一部分展品是来自中国的瓷器,其中不乏有约千年历史的瓷盘瓷碗。驻足观赏,它们风格典雅,做工精巧,让人一时竟有时空交错之感。

 

↑2017年6月10日,游客在肯尼亚蒙巴萨的耶稣堡历史陈列馆内观看中国瓷器展品。新华社记者李百顺摄

 

↑2017年6月10日,游客在肯尼亚蒙巴萨的耶稣堡历史陈列馆内观看中国瓷器展品。新华社记者李百顺摄

让这些瓷器漂洋过海、出现在遥远东非海岸的正是明代航海家郑和。中国史书记载,郑和曾率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的正是位于非洲东岸的麻林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

2010年,由北京大学牵头的中国和肯尼亚合作考古项目启动后,考古团队在曼布鲁伊遗址和马林迪老城两个遗址中发现了超过一千片中国瓷片。

 

↑这是2019年4月15日在肯尼亚马林迪的曼布鲁伊遗址附近拍摄的村镇。新华社记者吕帅摄

 

↑这是2019年4月15日在肯尼亚马林迪的曼布鲁伊遗址附近拍摄的村镇。新华社记者吕帅摄

值得注意的是,在曼布鲁伊遗址发现了明朝永乐年代的官器瓷片,为郑和船队到访东非提供了重要证据。

 

↑图为肯尼亚马林迪。新华社记者吕帅摄

 

↑图为肯尼亚马林迪。新华社记者吕帅摄

肯尼亚史学家认为,郑和船队当年对东非沿海的访问是和平与平等贸易之旅,在肯尼亚沿海地区留下了至今仍在发挥影响的历史文化遗产。

老城市 新商机

蒙巴萨不仅有优良港口,也是一个海滨度假胜地。

以往,每年的4月至6月是蒙巴萨的旅游淡季,游客并不多见。不过近年来,这座东非名城旅游淡季却一下子热闹起来。

 

↑2017年4月29日,在肯尼亚蒙巴萨,人们在耶稣堡外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2017年4月29日,在肯尼亚蒙巴萨,人们在耶稣堡外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这要归功于中国企业承建的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蒙内铁路)。目前,蒙内铁路每天运行两对往返于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之间的列车。

上午8时多从内罗毕出发,约5个小时后便可到达蒙巴萨终点站,很多人一下车便直奔耶稣堡等景点。

在内罗毕工作的凯文和家人就是乘坐这班列车而来。凯文说,此前他曾两次乘坐飞机到蒙巴萨旅游。“这次乘坐蒙内铁路的现代列车,是很新鲜的体验,感觉既舒适又实惠。”

 

↑2018年6月1日,旅客在肯尼亚蒙内铁路列车上等候发车。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2018年6月1日,旅客在肯尼亚蒙内铁路列车上等候发车。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每逢周末或假期,蒙内铁路往往就会一票难求。运营公司通常会加挂车厢,以满足旅客的需求。

位于蒙巴萨海边的“旅行者度假酒店”客房预订部经理弗朗西斯介绍说,自蒙内铁路开运以来,酒店每天要派车去蒙巴萨火车站迎接客人,“现在,每天平均订单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多个。”

作为中非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项目,蒙内铁路从建设之初就被视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能克服基础设施不足这一“瓶颈”,肯尼亚乃至整个非洲地区都会迎来新机遇。

在东非第一大港打拼的中国人

从铁路到港口,中国企业正在为这座城市“强筋壮骨”。在蒙内铁路客运红红火火进行的同时,货运服务也已顺利开展。

继肯尼亚铁路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内罗毕内陆集装箱港于2017年12月运营后,连接蒙内铁路蒙巴萨站与蒙巴萨港口的道路也于2018年6月通车。

 

↑这是2017年12月16日拍摄的肯尼亚内罗毕内陆集装箱港。新华社记者吕帅摄

 

↑这是2017年12月16日拍摄的肯尼亚内罗毕内陆集装箱港。新华社记者吕帅摄

这条同样由中国企业承建、主线全长超过10公里的道路将肯尼亚国道、蒙巴萨铁路货运站、铁路客运站和蒙巴萨国际机场连接,疏港的重型车辆得以绕蒙巴萨城而过,大大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为港口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蒙内铁路运营公司今年4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12月1日以来,蒙内铁路已累计运送货物约38万标准集装箱,其中散货约5.3万吨。业内人士表示,运营以来,“港铁联运”使运输物流成本节省约40%。

 

↑2019年4月16日,在肯尼亚的蒙巴萨港,耙吸挖泥船“浚海6”执行挖泥作业。新华社记者吕帅摄

 

↑2019年4月16日,在肯尼亚的蒙巴萨港,耙吸挖泥船“浚海6”执行挖泥作业。新华社记者吕帅摄

在港口更趋繁荣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到这里,为当地建设出力。

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参与建设的蒙巴萨港基佩武油码头工程计划新建四个油轮泊位。当地媒体称,该项目建成后可同时停靠4艘10万吨级油轮,将有助于提升肯尼亚及周边国家的油气供应能力。

 

↑这是2019年4月16日在肯尼亚的蒙巴萨港拍摄的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泊位。新华社记者吕帅摄

 

↑这是2019年4月16日在肯尼亚的蒙巴萨港拍摄的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泊位。新华社记者吕帅摄

基佩武油码头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副经理潘峻10多年来3次赴蒙巴萨工作。他说,近年来,蒙巴萨的城市变化加快,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与中国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他说,中国企业承办的工程帮助培养了大量当地技术人员,在当地招焊工、电工要比以前容易得多。“很多当地年轻人现在更加懂得通过技能学习和个人努力来实现美好生活。”

来源:新华国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