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记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崔兆举

2019-05-06 15:51:4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人物小传】 崔兆举,现为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金牌获得者。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

  2017年10月的杭州,秋风拂面,崔兆举做完了赛前最后一次训练。

  倚在窗台,崔兆举还在琢磨作品的缺陷,这时一旁的教练开口了:“觉得自己能拿个什么名次?”

  “第一呀!”崔兆举毫不犹豫地回答。

  教练笑笑说:“小子,别太自信,外国选手的实力可不弱。”

  “别的国家可以做到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咱们也一定行。”崔兆举回答。

  半个月后,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的最高领奖台上,出现了第一张中国面孔:崔兆举。那一年他19岁。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每两年举行一次,是目前全世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职业技能竞赛。大赛规定只有22岁以下的青年才能参加。

  从普通学生到“世界第一”,这与他敢于“拼一拼”的勇气与善于思考的创新精神分不开。

  初中阶段的崔兆举并不安分,“那时候年龄小,也不太懂事,惹了不少麻烦。父母隔三岔五就要来学校处理我的事情。”这位世界冠军笑着回忆说。

  2014年,16岁的崔兆举来到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离开了父母,崔兆举做事情开始变得“拘束”。“我的性格也是在那个时候慢慢地开始改变。”他说。

  入学一年后,在学校组织的技能比赛中,他凭手工绘图和模型制作拿了第一名,学校老师也因此注意到他。教练看中他的潜力,推荐他进入为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苗子的集训队。

  “其实,我一开始不想去,因为集训又脏又累嘛。天天和粉尘打交道,每天集训9个小时,重复性的动作,单调枯燥。”崔兆举说。

  在集训期间,崔兆举的成绩并不理想。在第一次学院集训队选拔时,他甚至面临淘汰。考虑到崔兆举的能力,老师专门为他增加了一个入选名额。

  崔兆举坦言,当时自己也想过放弃,不敢奢望能去比赛,但又有点不甘心,“当时已经训练几个月了,想着前面已经花这么多时间,还耽误了一些基础课程,这时候走掉,等于都白费了嘛”。

  崔兆举决定拼一拼,坚持下去。

  “每天规定练9个小时,我自己加练到十一二个小时;老师说练习半个月休息一天,我绝对不会休息;过年就休息三五天,提前返校练习。”长时间的训练,崔兆举的手心落下厚厚的老茧,虎口处也留下了伤痕。

  崔兆举告诉记者,训练最遭罪的时候是冬夏两季。夏天,为了掌握胶泥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他经常在室外进行训练,高强度的训练下,他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他的成绩不断提高,从最后一名到第十名、第七名、第五名,最后成为该项目仅有的四个种子选手之一。2017年全国大赛前,崔兆举的成绩逐渐稳定在学校第一。他“慢慢地有了信心”,最终在全国选拨赛上获得了唯一一张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瓷砖贴面项目比赛的入场券。

  2017年10月19日,崔兆举和来自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技术工人一道在阿联酋同台竞技。

  崔兆举告诉记者,在比赛之前,整个过程已经在他脑子里模拟过多次。“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把整个操作过程过一遍,设想自己会出现哪些问题,所以比赛之前我是比较有信心的。”

  尽管准备充足,但比赛现场还是有不少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

  一方面,比赛用墙和平时训练用墙不同,平时用墙都是砖砌墙面,但赛场上使用的却是泡沫板搭建的墙面。材料变了,重量轻了,墙体也就变得不稳定了。另一方面,比赛现场禁用电锯,这就要求他只能用手锯。比赛结果对切割精度要求很高,同时项目用砖也是边长只有150毫米的正方形砖块,这对参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崔兆举作品的平整度、图案尺寸的误差都控制在一毫米之内,均没有扣分。

  参加瓷砖贴面的项目给崔兆举带来的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有性格的变化。“通过这个项目,我学会了自律,另外一定要学会多思考,并且善于总结”。

  崔兆举说,自己训练时从来没有想过别的什么,只专注于手下的这一块瓷砖,永远在想下一步如何做得更好。“一个问题可能会想一周甚至更长时间,自己一个人也不说话,就想一些问题,等哪天看着我有说有笑,教练就知道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崔兆举曾遇到一个难题。

  比赛中要求设计的一幅图是阿联酋的国徽图案,这件作品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图案中动物隼的部分,“因为隼的眼睛要在砖的中间开个洞,一般我们国家的工人在工地上都用打孔器来钻,但这对我们来说并不好用”。崔兆举解释,利用打孔器作出的作品,很容易对瓷砖边缘造成损伤,造成“毛刺”。

  为解决这个问题,崔兆举试过很多办法,但现有的工具都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有一天,我看到线锤,突发奇想地想到用它来钻。”

  在操作过程中,他先把瓷砖弄破一点,再用线锤的尖端,一点点地敲碎,然后在线锥上裹上一层砂纸,一点点地钻。崔兆举最终用这个方法成功解决了问题。

  为了保证做出来的作品更加美观,崔兆举在砌砖顺序方面也有创新。一般来说,大部分人都是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砌砖,他发现这样的方法使最上面的部分显得很不美观。于是他开始琢磨自己的砌砖顺序。“我贴瓷砖的方法是先贴两边,之后再从上往下贴瓷砖。”

  对于未来,崔兆举表示,他希望自己能够永远以一个学生的心态不断进步,不断提升。(杨宝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