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新京报:干实业的输给炒房太太团,并不意外

2016-11-03 23:42:0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不解决实业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不真正在扶持实业上下工夫,通过强制的方式让金融资本进入实业只能是权宜之计。

  最近有媒体发文,探讨在中国为什么干实业的输给了炒房的。文章说,世界金融史告诉我们,过度虚拟化的经济注定乱象丛生,轻则酿成市场的异常波动、大起大落,重则掏空百姓的钱袋子。所以,让干实业的不输给炒房子的,关键就要让“实”与“虚”的结构再调整、再平衡,把这一比例维持在风险红线以内。

  应该承认,媒体的担忧和说法都没有错。不过,中国房地产市场化以来的事实告诉我们,过去10多年,给百姓带来最大财富效应的不是实业,而是房地产,在中国创造了财富神话的,不是实业而是房地产;过去10年,中国最大的财富浪潮是房地产而不是实业。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我们的制度设计使得资源向房地产转移,而不是向实业转移。这个基本事实不改变,干实业的当然会输给炒房的。

  民间资本不愿投资实业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今年民间投资的断崖式下滑为例。今年民间投资增速暴跌,原因是什么?

  很简单:一是民间投资按照过去的玩法除了房地产,除了做一些以钱生钱的投资,基本都不赚钱了,特别是78%的民间投资领域在制造业,制造业目前处在很困难的阶段,民间投资当然不敢投了。

  其实,民间资本不愿意投资实业,早在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就迹象非常明显。以笔者2009年在江浙一带的实际调研为例,高达70%以上的民间资本选择投资房地产和股市,而只有不到5%的人选择从事制造业,而这和上世纪90年代民间资本争相投资实业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实业的冷落不单单是民间资本,近几年,大量的国有资本也游离在股市和楼市,每年的财富榜上,房地产、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大亨屡屡上榜。中超球队冠名,几乎成了中国中超房地产足球联赛,这是一道能够看到中国经济真相的风景。

  当下最重要的不是励志式和鸡汤式的喊“做实业的不能输给炒房的”,而是需要分析实业面临的真正的困难,并在制度和政策层面帮助实业面临的困难。我们对实业的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对房地产才是真爱。

  要解决实业发展环境问题

  中国做实业的企业家为什么输给了在家里炒房的太太,关键在于实业面临的环境堪忧。以创业为例,这两年我听到的创业的案例大多来自互联网,除此之外,年轻人最向往的就是搞一笔钱,再去投以钱生钱的项目,鲜有人投身真正的实体经济。我的一些创业的朋友,感叹如今创业之不易。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非常不理性的急功近利的风气,大家都想暴富快富,都在讲故事,忙着估值,忙着圈钱,鲜有人有产业的使命感。

  房地产一热,进入房地产一个月的收益都远高于辛辛苦苦做实业一年的收益,做实业成了最没出息的选择。之所以如此,无非是因为做实业赚不了钱,做房地产和搞资本运作实在太爽。

  当然,这错不在企业家,在房地产暴利存在的情况下,企业家是很难安心做实业的。我之前讲过,在房地产很赚钱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能够坚守不去染指房地产,在我看来,不是傻子,就是疯子。想想当年日本有多少知名企业在日本房地产泡沫时代,都纷纷投身房地产,像任正非的华为不为房地产所动的毕竟还是少数。

  不解决实业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不真正在扶持实业上下工夫,通过强制的方式让金融资本进入实业只能是权宜之计。金融资本也是逐利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金融资本在实业看到赚钱的希望,而不是把金融资本进入实业看成一种政治任务。有人抨击金融企业“晴天送伞,下雨收伞”,这难道有什么错吗?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金融企业,为了确保投资的安全,当然是在风暴来临的时候把资金收走。金融企业进入实体应该是一种经济选择,而不是道德义务。

  我们总是经济和道德不分,该讲道德的地方缺德,而该讲市场原则的地方却举起了道德的大棒。凯恩斯认为,经济学本质是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但经济学最大的伦理应该是讲究市场原则,而不是处处道德评判。炒房的没什么错,错在对实业的轻视和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马光远(经济学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