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网络招聘猫腻多 小心“馅饼”成陷阱

2019-06-18 20:17:5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XX客服都是骗局”“我的押金到现在还没退”……近日,在一个名为“打击网络招聘骗局维权”的QQ群中,许多曾在网络招聘中受骗的网友激愤地发言。

  当前,网络已成为许多求职者寻找工作的主要方式,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招聘网站上陷阱多多,“假招聘,真骗局”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商业招聘平台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要依法承担相应的信息审查职责。

  整理材料实则是整理拆迁建筑废料

  今年寒假,山东济南的学生小毕与同学商议找一份兼职。某招聘网站上一则“招聘兼职工整理材料”的消息吸引了他们,一天70元。

  “和对方打过电话确认过,对方和网站描述一样,就是整理材料,工作轻松。”按小毕与同学的理解,整理材料就是整理一些办公文字材料,可当他们第2天到达约定地点时才发现,所谓材料实则是整理拆迁剩下的墙体建筑废料,“老板说,建筑材料也是‘材料’,但我们觉得他是故意模糊工作内容。”从那之后,每在网上浏览招聘信息,小毕都会更加仔细地询问工作细节,以防上当。

  记者在一些网络招聘平台上搜索,发现面对海量的招聘讯息,不知如何判断信息真伪。山东潍坊的莹莹提醒道,在网上找工作要小心。

  春招开始,莹莹准备在家乡求职,一家知名保险公司招聘人事的消息吸引了她,便申请了该职位。很快,对方便安排了面试。“所谓面试,就是到现场填一个简单的简历,随后的面试都是对方介绍各种保险及卖保险的好处。”莹莹介绍,面试结束,对方说她很适合这个岗位,但得先交200元培训费才能入职。想起此前看过类似的招聘骗局,莹莹找个理由拒绝了。

  不同于莹莹免于被骗,石家庄的牟先生则付出了金钱的代价。此前天津一家工厂招聘,他与家人开车到天津面试。对方以体检为由,让牟先生交了350元,随后又以照片费、入职抵押金、宿舍费等名目收款。后来牟先生才了解到,这家工厂本没有招聘计划。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互联网招聘行业市场研究》显示,在网络招聘平台各种不良体验中,求职者最介意企业信息不真实,占比达34.8%。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自2017年至今,涉及虚假招聘的一审判决书有273份,涉及刑事案件的有174份,最常见的犯罪手段就是诈骗。

  不知道找谁维权

  “打击网络招聘骗局维权”群号召受骗网友联合起来维权,“或许你觉得你被骗个几百元肯定拿不回来了就这么算了,但是你能想象在这样的平台上每天会有多少个受害者?”但记者发现,真正付诸维权的却没几人。

  群友小欧刚毕业寻找实习时,曾在网上被骗900多元“培训费”,发现被骗后她无计可施,“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以为金额太少不能报警。后来加入维权群想着大家人多力量大,可以一起报警,最后也不了了之,花钱买教训吧。”

  莹莹面试结束离开保险公司时,曾想过投诉该公司,可苦于证据不足,最终也只能放弃。“当时也就是面试时对方口头让交款,自己并没有交款,也没有录音,投诉也无法提供证据。”

  在一些基于网络沟通的在线工作中,更容易因证据不足而难以维权。此前,南京劳动监察支队曾接到投诉,一学生在网上找到一份兼职写手的工作,双方约定按月结算稿酬。但写了两个月后,该学生依旧没收到稿费。劳动监察的工作人员发现,双方通过网络沟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这名学生对该公司的真实名字及办公地点都不了解,监察部门想帮助维权却无能为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指出,网络招聘便捷高效,深受求职者欢迎。但网络招聘信息不对称,求职者的信息在招聘公司那里是透明公开的,而多数情况下,求职者对招聘公司却一无所知,所以求职者浏览招聘信息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面对高收入、低要求的工作,不要急功近利,应聘过程中对方要求缴纳培训费等费用时要拒绝。”

  刘俊海提醒,应聘者面试前可在网上查询求职单位的工商登记、营业执照等相关要件,应聘时要仔细看合同,留存诸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票据等证据。“一旦发现应聘过程中存在欺诈,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维权。”

  网络招聘平台应做好信息审查

  前不久,苏州法院公布了一起“恶势力犯罪集团‘黑中介’诈骗案”典型案例,一个19人犯罪团伙,以人力资源公司的名义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作案162起,骗取23.7万元,应聘者发现被骗后要求退款,还曾遭到该应聘团伙的恐吓。

  一个暴力犯罪集团是如何化身中介公司逍遥网络的?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发现,该团伙系通过网络实施犯罪,于是法院给相关网络招聘平台发送司法建议,建议其采取措施阻塞平台监管漏洞。

  记者在搜索一些兼职信息时发现,许多招聘公司在其主页上公司简介、联系方式均为空白。对于招聘信息中的“名企”“推荐”等标示,业内人士提醒求职者,“这是一种推广方式而已,有些标识花钱即可购买。”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向上网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合法。换言之,平台负有审查职责。刘俊海指出,“网络招聘平台应当为求职者把好关。招聘平台是它们搭建的,求职招聘规则是它们写的,用人单位是它们遴选的。平台通过网络招聘的商业模式获得收益,因此平台企业要依法承担社会责任。”(曹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