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深圳“最牛街道”的硬核往事

2019-06-30 02:07:4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李峥的办公室拥有绝佳的视野,这里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的核心地段。

  站在300多米高的中国储能大厦第56层,隔着深圳湾能看到右前方的香港。低头俯看,紧挨着的是中兴通讯研发大楼,左边是创维和TCL。李峥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裁,在粤海街道居住了14年。在周围环绕的数十座楼群中,他能快速指认出哪个是华为、大疆,并细数众多作风低调但是实力强劲的技术企业。

  这正是粤海街道近日成为网红街道的原因——人们惊讶地发现,众多知名科技公司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区域高密度聚集。粤海街道以“蚂蚁”的体格输出了“大象”的能力,来自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南山区GDP达到5018亿元,其中粤海街道创造了不少于2509亿元的GDP,占了南山区的半壁江山。截至2019年6月,南山区有156家上市公司,超过半数在粤海,南山区培育的14家独角兽企业中,9家在粤海。

  粤海街道的意外走红背后,还可以发现一条有意思的轴线规律。40年来,深圳最有活力的区域沿着深南大道从东向西迁移,从罗湖区的国贸大厦,到福田区的华强北,如今落在了南山区的粤海街道。

  深圳西进

  1997年,深圳市软件协会秘书长郑飞从武汉大学毕业来到深圳,用他的话说,那时的粤海街道还是一片空旷的“烂泥塘”。

  早期深圳发展最耀眼的地区在东边的罗湖。那里是深圳改革开放的窗口,集中发展对外贸易。1985年,160米的“中华第一高楼”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拔地而起,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

  同一年,深圳西南部的深圳湾畔,大陆第一家高新科技园区——深圳科技工业园(以下简称科技园)成立。这是深圳整个科技产业发展的起点,当时受到美国硅谷的启发,深圳市委市政府找到中国科学院,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各自投资1000万元,合办科技园。

  这片当时的“烂泥塘”还没有行政上的归属,直到五年后,1990年,深圳南山区成立,次年划分片区,科技园的位置正好落在了粤海街道辖区。这在当时还算不上拿到一手好牌,这一带都是靠近海岸的滩涂,大部分地区仍未被开发。一场大雨过后,或者海水涨潮,很快就会淹没不少地方。

  滩涂之上,却开始渐渐长出希望。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深圳开始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并且明确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立市”的目标,希望改变以“三来一补”为主的产业结构。也是在这一年,任正非带着华为团队搬到科技园,在深意工业大厦租了两层办公室,潜心搞研发。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家几十人的公司会在多年之后站上中国科技产业的核心舞台。

  与还在蛰伏期的西部不同,深圳东部的建设却如火如荼。1996年,地王大厦竣工,总高度383.95米,取代国贸大厦,成为亚洲第一高楼,把深圳的商圈往西拉近了一公里。这一时期,借助国内刚刚兴起的计算机热潮,深圳的年轻人都扎堆在福田的华强北。1998年,马化腾和四位同学在此创建了腾讯。

  华强北每天人山人海,柜台和商铺串联起了一条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做电子生意的人在这里走一趟,从元器件、加工制造到客户市场全部都能搞定。李峥当时也在华强北创业,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那时候,传呼机、VCD、跳舞毯、山寨手机……每年都有一个产品在华强北成为爆款,带来一拨又一拨造富神话。到2007年,全国80%的手机生产厂商汇聚在深圳,华强北成了全国乃至亚洲的手机交易中心。

  “如果你想开拓和发展国内外商贸市场,就去华强北。如果你想搞研发,就来南山区。”在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筱看来,从早期开始,华强北和科技园就有明显的基因差异。

  与华强北浓烈的市场气息不同,科技园的发展最初要靠政府推动。早期,深圳市政府投入了几十亿在科技园招商引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当时,飞利浦、微软、三星等外企以及华为、中兴、长城等公司依次落户。有数据统计,园区成立三年后,高新产品产值迅速增加,是建区之初的4.7倍,占全市的36%。

  不过,相较于人潮涌动的华强北,远离城区的科技园看上去仍然显得荒凉。2005年,李峥从华强北搬到粤海街道居住时,这里仍然算是偏远地带。他所在的小区是粤海街道科技园片区少有的住宅用地,其余则是矮楼或者工地。从深圳市区通往南山的只有深南大道,从灯红酒绿的罗湖区去一趟南山的蛇口开发区,就等于下乡。20多公里路程,只有一趟公交,晃晃荡荡两个小时才能到。

  但华强北的辉煌时期没有维持太久。山寨手机的造富神话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停滞,之后苹果手机进入国内市场,国产手机品牌逐渐成熟,此后电商兴起,政府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华强北山寨模仿、加工的路径逐渐走不通,十多年的辉煌走向没落。

  而科技园所在的粤海街道,却刚刚开始迎来自己的上升曲线。十几年间,软件园、国家IC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多个孵化器相继成立。科技园的氛围逐渐浓厚,把原本散落在其他区的高新技术公司都汇聚于此。腾讯大厦、大族科技中心、金证科技大厦等写字楼在粤海街道相继拔地而起。粤海也开始孵化出一大批土生土长的科技创业公司,比如大疆、柔宇、腾讯云、菜鸟网络等,都成为了独角兽。

  过去的“乡下”,慢慢变成了“城里”。金证的一位员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十年前,公司刚搬到粤海街道,周边配套不完善,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食堂,吃饭是最让员工头疼的问题。科技企业常常加班,一到晚上,四周都是黑漆漆的树林,街上人迹难寻,同事们只敢结伴出门。

  而如今,各种造型特异的摩天大楼在粤海街道相继落成,从招牌上能认出许多站在时代浪尖上的科技公司。在科技园开业的万象天地购物中心,引入了百老汇文艺院线、诚品书店等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品牌,当地网友感叹:“直接把这片土矬的地方变成了北京的三里屯。”

  从罗湖的国贸大厦,到福田的华强北,再到南山的粤海街道,沿着深南大道由东到西20多公里,深圳用40年时间,摸索了一条产业升级的路径。

  放大深圳基因

  在中国的行政体系中,街道与乡、镇同属乡级行政区。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有街道8241个。

  不是每个街道都像粤海街道这样,辖区内有一个全国数一数二的科技园。在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刘筱看来,外界最近把粤海街道提到很高的层面,实际上说的是辖区内的科技园。华为、中兴,包括腾讯等都依托于科技园成长,也因为这些大公司的产业集群效应,科技园逐渐形成了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科技产业中心。

  1992年,华为搬到了粤海街道,10年后又将总部迁往龙岗区的坂田,但是在粤海街道仍然保留了办公地点。2004年7月,腾讯上市之后不久就搬到了粤海街道的飞亚达大厦,当时员工数只有760多人。如今,腾讯在粤海街道的第二座大楼滨海大厦已经落成。

  每个大公司,就像一棵大树,滋养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2005年,李峥搬到了科技园南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华为、中兴等公司都聚集在此。用他的话来说,大家更像是“一个群体”,“不像深圳中心区,都是搞珠宝和金融的”。

  李峥创业时,团队只有3个人,主要生产无线鼠标等外接设备。招聘员工时,李峥的公司会更倾向于对方有飞利浦、华为、中兴公司工作的背景,“小公司没有人脉,就去找在大企业工作过的年轻人,大公司的经验就逐渐转化成了自己的能力。只要来两轮,公司就到了新的高度,再过一段时间,就发现自己变成了行业老大。”李峥所在的雷柏科技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无线外设方案供应商,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

  还有不少独角兽企业,一出生就带着大公司的基因,快速崛起。2014年,在粤海街道顺丰办公楼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徐育斌和李文青孵化出了丰巢项目。此前,李文青一直在腾讯做产品运营,她的大公司背景被丰巢CEO徐育斌所看重:“我需要一个懂得让快递柜和用户沟通的人,既能系统化地设计产品体系,还必须懂运营,李文青都符合。”

  李文青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丰巢科技团队组建时,技术开发人员主要找的是腾讯和阿里的员工,产品运营找的是原先在腾讯的同事,这样的组合在公司初创期最有效率。2015年,丰巢科技成立,三年后,公司就入选了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

  南山区培育的14家独角兽企业中,有9家在粤海。“一个龙头企业会有大量的上下游企业为它服务,比如有不少前华为员工以华为为龙头,依托于华为构建的产业链,承接它的部分业务。”刘筱认为,大公司对产业集聚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华为总部搬走以后,“华为系”创业者留在科技园或者南山区,成立了深信服、麦格米特、蓝海华腾等公司,目前多家已经上市。

  “完善的产业链对科技创新起到非常好的支撑。”深圳市产业园区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中科为集团产业发展中心总经理叶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种能力从华强北一路延续到了南山区,在华强北一平方公里范围内,一部手机从创意到拿到样机,只需要7天,“深圳的产品化能力很强,甚至超越了硅谷。”

  在粤海街道甚至整个南山区,科技企业与政府保持着某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南山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张军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科技企业能够集聚南山是市场行为,背后有多种原因,区政府主要做的是尊重市场规律,很少干扰企业发展。

  叶青服务过的一家上市公司曾告诉他,公司开了10年,政府只来过3次。一次是消防问题,其余是公司要上市时,政府审计部门上门咨询公司需要什么服务。

  不过,在叶青看来,深圳的强财政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研发型创业公司前几年很难赚钱,需要政府支持。深圳的强财政支撑了科创企业“在创业初期活下来,发展阶段活得好,上升阶段解决融资难、用房用地难的问题”。

  深圳靠近金融中心香港,相比全国其他科技园区,粤海街道的科技公司在获取市场资金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南山区有156家上市企业,其中一半以上的公司就聚集在粤海街道。2009年,创业板在深交所推出,尤其重视中小企业板块,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深圳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的机会。

  刘筱的团队做过对比研究发现,无论公募还是私募,深圳的投资机构数量最多,甚至远远超过北京和上海。同时,深圳的资本圈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北京的不少投资公司带有国资背景,容易受到一些政策影响,更倾向于规模相对更大、市场相对成熟的企业或技术,上海的资本则更趋于稳健性。相比之下,深圳的商业投资灵活度大,以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IPO为例,深圳的IPO规模远高于北京和上海,体现了敢闯敢拼的深圳基因。

  “南山区和粤海街道就是把深圳的优势聚集,再进一步放大。”叶青说。

  硬科技的软肋

  在粤海街道辖区,目前有900多家高新企业,覆盖了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硬科技”居多,尤其以集成电路产业(即芯片,缩写IC)为典型。

  深圳市IC设计业的规模持续增长,多年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深圳IC设计业销售量为758.7亿人民币,在全国排名第一,远高于排在二、三位的北京和上海。而深圳集成电路产业大多数集中在粤海街道一带。

  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常军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深圳IC产业发展,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有别于其他地方的路径。北京的优势是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长三角一带因为“909”工程和地方政府的投入,产业链也相对完善。而民营企业聚集、科研基础薄弱、高校少的深圳,选择了更为务实的发展路线。

  “因为深圳离海外市场很近,很多芯片设计公司不是设计卫星芯片,而是服务于电子产品市场,设计的芯片被市场接受就卖出去,市场不接受就更换。” 常军锋介绍,2000年以后,深圳的半导体行业开始兴起,半导体产品的传递顺序基本都是美国—台湾—深圳。

  2003年,深圳IC基地在粤海街道建成,基地可以为初创企业提供EDA(芯片设计必要的工具)租赁平台,投片时给企业优惠和其他支持,节约了一大部分的设计成本。因此,南山区大部分芯片设计企业都在科技园一带聚拢起来。截至2018年深圳共有170家IC设计公司,南山区有47家设计公司,3家封测公司,企业数和销售额都居深圳各区首位,龙头企业江波龙、敦泰等都在粤海街道。

  2018年中兴事件爆发后,国产芯片受制于人的难题再次引发关注。这实际上也是以科技园为代表的深圳芯片产业不能回避的问题。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副主任赵秋奇曾指出深圳IC产业存在的问题,比如前沿、关键和核心技术研究缺乏,中小IC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足;IC产业链不完善,制造和封测环节薄弱等。

  深圳很多科技型企业技术门槛并不高,研发的目的是应用,并非基础原创。刘筱也注意到,科技园乃至深圳的基础研究仍然是短板。地处粤海街道的深圳大学和虚拟大学园虽然正在加强基础研发,但仍然以应用型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居多,“在深圳,基础研发一直是薄弱环节,远远比不上北京、上海,甚至弱于武汉、成都、西安等城市。科研院所少、基础差,当然与这个城市的发展历史有关,但是从近十年深圳的政策导向来看,补齐基础研究短板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在南山,90%以上的研发机构、人员都在企业,90%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中,民营企业同样是创新主体。

  深圳市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准备举全市之力补齐短板。在5月底刚举行的2019年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上,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表示,从今年起,深圳要改变过去政府较少投入技术研究的政策,深圳每年将拿出三分之一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用于基础研究。同时,深圳在近两年还成立了两个省级实验室,10个诺贝尔奖实验室、13个基础研究机构,以吸引全球科学家。

  5月,深圳市政府接连下发两个关于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文件,完善深圳IC产业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常军锋判断,当下深圳集成电路产业到了一个转折点,“深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了十多年,要由量到质,往更高的台阶发展。短板的汽车电子、工业电子等芯片,要开始由商业应用变为工业研发,这也是发展的机遇。”

  而对粤海街道来说,突然成为了网红街道,却是喜忧参半。深圳是对外贸易最为活跃的地区,出口规模连续26年在内地城市中居首位,大多数科技公司的市场都在海外。一位粤海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粤海街道被刷屏之后,他们走访了辖区的几家公司,不少公司都表示担忧,粤海街道受到热议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国际订单。

  聚光灯下的粤海街道,却如同台风中心,异常平静。高调,从来就不是这片土地的基因。南山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张军发现,科技园发展了二十多年,是不断摸索的过程,到近些年才显出它的优势。

  已经在粤海生活了14年的李峥,见证了这种厚积薄发的变化。并且,变化还在持续,在粤海街道南部,一些金融和科技产业的顶级公司在这两年纷至沓来,百度的国际总部、华南总部和研发中心相继落地,阿里巴巴也把国际运营总部、商业云计算研发中心落在此处。

  “始终都有新的高度需要挑战。”李峥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