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厨房真是PM2.5超标重地

2019-07-09 18:42:3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清华大学课题攻关小组研究显示,做饭真会让室内PM2.5超标,最高时可达严重污染。总不能一辈子不做饭,课题小组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做饭会产生PM2.5,还能达到污染程度,这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最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彬等组成的课题攻关小组,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

  烹饪成为室内PM2.5主要来源之一

  赵彬表示,在中国,烹饪、吸烟是居住环境颗粒物主要的室内来源,其中烹饪在室内源的贡献当中甚至会占到70%以上。

  课题小组成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研究生赵月靖说,烹饪时涉及大量化学反应,尤其是传统中式烹饪会更多地使用炒、煎、炸的方式,在这种对食物和油进行高温处理的过程中,食材中的很多有机成分在高温下会热分解,生成大量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同时,食品中所含水分急剧汽化膨胀并部分冷凝成雾,与食用油的挥发物一起形成油烟雾。

  “这些物理化学过程所产生的油烟中,包含一些对人体健康有潜在不利影响的化合物,如多环芳烃、杂环胺类、不饱和醛类等有机成分,以及有致癌效应的重金属铬、镉、钴、砷、镍等无机成分,并附着在PM2.5上。”赵月靖说。

  据专家调研,烹饪时段厨房内的PM2.5平均浓度会升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可达几百甚至几千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达250微克/立方米以上为严重污染)。

  赵彬指出,在这样PM2.5高浓度的环境下,不论是短期暴露还是长期暴露,都会引起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相关的功能受损。另外,烹饪时产生的多环芳烃、重金属等会附着在颗粒物表面,搭着PM2.5这个“顺风车”进入人体,可能导致DNA氧化损伤,使肺癌的患病风险大大增加。

  燃料、烹饪方式、烹饪油都大有讲究

  总不能一辈子不做饭,那该怎么办?课题小组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可以在清洁燃料上做文章。使用清洁的燃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等)进行烹饪,会使PM2.5的排放减少一到两个数量级。家庭烹饪使用燃气灶或者电磁炉等会更健康。

  其次,炒和煎在相同时间内散发的PM2.5重量为蒸和煮的40倍以上。建议家庭烹饪时多考虑选择蒸、煮一类更“温和”的方式。

  菜下锅时机很重要。一些人炒菜时可能会等油开始明显冒烟才放入食材,这时油温实际上已经超过油的“烟点”,产生的油烟中含有多种包括致癌物质的有害物质,在这个过程中散发的多环芳烃甚至相当于25~70支烟。与将油温控制在烟点以下相比,相同时间内散发的PM2.5的重量会多出300多倍!推荐的做菜油温应该是“五六成热”,即将油倒进锅后,待油面波动加剧、尚未产生油烟时放入食材。

  最后,烹饪油的种类也有讲究。有关研究发现,在油温被加热到烟点以上的过程中,橄榄油是常用的几种烹调油中单位时间内散发PM2.5重量最多的。

  “大厨”必要时可戴上防护口罩

  只要有人炒菜,厨房内PM2.5的散发就不可避免,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

  掌勺炒菜的“大厨”依靠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抽油烟机。不少人习惯在停火后立马关闭抽油烟机。赵彬建议,在烹饪结束后继续开启抽油烟机5~15分钟。

  赵彬表示,在进行爆炒等烹饪活动时,如果家里安装的抽油烟机排烟效率较低,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戴上防护口罩了。最好选择KP95型的口罩。KP95型口罩能有效阻挡油烟中的PM2.5通过呼吸进入体内。

  室内空气质量的最后防线,就是空气净化器。在烹饪时可能有一些未能及时排出的油烟成为“漏网之鱼”,扩散到客厅等相邻房间。

  赵彬建议,在室内空气质量明显恶化的情况下,可以配合使用空气净化器来保障室内人员健康。最好将净化器放置在远离烹饪源的地方,防止高浓度油烟损耗净化器,同时净化器宜尽量靠近人员活动区域,保证使用效果。(赵贝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