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捞钱套路满满家长频中招 “星工厂”套路多多

2019-07-19 18:30:5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不少父母“望子成星”,一大波童星培训公司顺势兴起,然而,大多是借造星之名行圈钱之实——

  “星工厂”套路多多 童星梦该醒醒了

  跨省试镜、赞助出演、台词和形体培训……3年砸下13万元后,看着11岁的女儿还没有学到像样的才艺,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家长于莹莹陷入两难。放弃,童星梦碎;坚持,会有更多钱打水漂。

  近几年,一些迅速蹿红的童星燃起了父母“望子成星”的美梦。童星火了,一大波童星经纪公司顺势兴起。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少儿艺术培训教育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少儿艺术培训机构6995家,其中不乏打造童星的经纪公司。

  连日来,《工人日报》记者走访沈阳多家经纪培训公司发现,行业门槛低、企业鱼龙混杂、举办“假”比赛捞钱等问题,可谓层出不穷。

  “童星梦工厂”供需两旺

  沈阳市和平区一栋居民楼里,灯光、摄像、收音麦克集中在8岁的悠悠身上,她穿着粉蓝相间的公主裙,手里拿着折扇。对面的台词教练多次打断她,“语气不对,尾音上扬,重来”“‘吃’‘辞’平翘舌不分,再来”“说了多少遍,控制气息,声音一抖就露怯了”。悠悠愈发紧张,妈妈陈陆洋则举着手机不停地拍照……这是沈阳星辉童星影视学院一堂普通的台词培训课。

  “公司不是谁都签的,要看孩子资质,边培训边试镜、演出,参加活动和赛事,拍摄影视剧和综艺栏目是最常见的出口。等捧得小有名气了,再把孩子转给业内成熟的大公司,相当于欧美明星转会。”星辉学院负责人李俊驰对记者讲到,“公司签约的童星只有6个,他们的粉丝都是上万人,有的有剧组参演经历,有的刚主演了微电影。”

  记者到访的童星经纪公司区别于一般艺术培训机构,主营业务包括儿童演艺人挖掘、包装策划推广、栏目演出推荐等内容。有着10年从业经验的“星探”林达维介绍,北京这样的公司有上千家,沈阳这几年兴起的也有四五十家。公司不只是提供试镜、参演的机会,还包括“人设”形象包装,制作推广软文,微博文案营销等,而这些花销不菲,动辄上万,可家长们还是前赴后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少儿艺术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12岁少儿超过2.2亿人,参加各类艺术培训的少年儿童每年超过1亿人次。

  记者在童星吧、小童星吧、招收童星吧等贴吧上搜索发现,每天都有家长询问“孩子想当童星怎么办”“哪里有经纪公司可以签约”,并上传孩子的照片、才艺视频以及年龄、身高、体重、特长等信息,更有甚者将家庭住址和手机号码公布出来,帖子下方写着“求联系”“等片约”“求出道”等。中国童星网、中国童星站等网站借势建起了童星人才库,刷起了童星排行榜,最高投票数达44万票。

  “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家孩子是最优秀的,也愿意付出金钱时间来培养孩子。成为童星,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出道失败,就当是才艺培养、增长见识。”陈陆洋说。

  捞钱套路满满家长频中招

  “1%的童星,99%的炮灰。”林达维说。童星养成的道路是残酷的,而更加残酷的是,行业门槛低,童星经纪公司鱼龙混杂,套路满满让许多家长动辄数十万元的投资打了水漂,更有甚者,举办假比赛捞钱。

  “门槛低,0元注册公司就入行。”林达维揭秘说,业内正规的公司不多,大部分是“中介”,没有培训资质。甚至,有许多人只有一台摄像机外加电脑,连注册资金都没有。培训、拍摄、后期制作、软文和微博维护都外包给了专业公司及人士,他只要招来人让家长砸钱就行。能联系上试镜、商演、选秀算是好的,没有资源的,就拖住家长,要是被投诉,注销公司换个地方再注册个新公司。

  “投资”环环相扣,家长们不知不觉深陷其中,于莹莹就是其中之一。刚开始面试,“星探”说她女儿有潜质,交了200元登记费,提供了3次试镜机会,每次试镜都交1500元,结果没成功。又说需要专业培训,交了2万元签约费,专业老师一对一教学,一周上两次课。之后又说要多锻炼演出,攒“台风”,陆陆续续又交了2万元赞助费,参加了几次商演,拍了两次视频发在了网上。她觉得离“明星”太远,“星探”劝她坚持说童星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花钱维护、炒热度,她就又投了几万元买粉丝和推广文章。“就像玩推币机一样,总想着再投一个就能成功推下全部硬币。等女儿火了,就能大把大把赚钱,结果越陷越深。”于莹莹说。

  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催生了假比赛业务。李俊驰抱怨说,他多次劝家长不要参加选秀比赛,都是“自拉自唱”,可还是有家长愿意花大价钱买奖。李俊驰告诉记者,他刚开始联系演出业务时,经常有号称某某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的人找到他,承诺给提成,让他推荐孩子去比赛。“这不坑人嘛,金奖5万元一个、银奖3万元一个,比赛现场还不如大型商演,请来的专家评委报完名一个不认识,听说一场30个选手的比赛赛下来举办方能赚十几万元。”

  “这样的童星梦不是孩子的,而是家长的”

  童星包装乱象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2019年4月30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提出,不得制作、传播利用未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角色进行商业宣传的非广告类节目。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包装、炒作明星子女。然而,为何仍有家长要砸钱圆童星梦?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认为,如今社交网络发达,有个性、有才艺、有颜值的人可以速成网红,让许多家长产生了梦想触手可及的幻觉。

  “纯真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秦旭芳认为,小小的年纪,为了当童星而配合表演、接受培训,过早接触成人世界的思维习惯和功利现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样的童星梦不是孩子的,而是家长的。家长不应只看到表面光鲜,还应该看到孩子承受了这个年纪本不该承受的压力,还应问问孩子愿不愿意承担相应的代价。”

  “要想走好演艺路,学习很重要。” 林达维表示,即便有当明星的潜质,家长也不能剥夺孩子学习的权利,更不能让孩子放弃学业。因为想在这条路上走的长久,必须有文化课的基础和对事物感知理解的沉淀,否则即使早早就成为童星,也可能没有后劲,早早陨落。

  李俊驰反对急功近利的家长,“孩子被‘过度包装’会助长虚荣心,没颜值就P图,没有才华就买奖杯。经纪公司为其穿上皇帝的新衣,孩子会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不需努力就能获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功,一旦梦醒就会受到很大打击。”(刘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