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93个中央部门公开2018部门决算 钱都花在哪儿了?

2019-07-21 20:59:4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晒出明白账 遏制乱花钱)

  7月19日,93个中央部门集中公开本部门2018年度决算情况。科目繁多的“账本”,记录着一般公共预算等财政资金的收支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各项政策的落实效果、各部门的治理能力。

  今年是中央部门连续第九年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新部门第一次采用新的经济分类科目晾晒“账本”。那么,今年的决算公开有哪些新看点?记者采访了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和财政专家。

  账目更细,钱花在哪儿更清晰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度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有“稳”和“进”的特点。

  稳,主要是公开范围、内容保持稳定——

  今年预计有93个中央部门公开2018年度决算,与2017年105个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比,由于经历了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门数量有所减少,但实际范围并没有变化。

  今年中央部门决算表包括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表等8张报表,涵盖部门收支总体情况以及财政拨款收支情况,与上一年度一致。

  进,则表现为首次按改革后的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公开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前,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主要按履职的“功能属性”编制预算并列明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比如,预算和支出是用于社保还是办了教育。由于不按“经济属性”编制预算和列明支出,钱具体是怎么花出去的,是支付了工资还是购买了设备等,从公开信息中看不出来。

  2015年新修订的预算法,要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必须同时按“功能属性”和“经济属性”编制预算和列明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要清晰、完整、细化反映政府用于工资、机构运转、对企业投入等方面的情况。这么做,能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科学化水平并提高预算透明度,督促部门强化资金管理,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效能。根据预算法要求,财政部开始酝酿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2018年度的决算公开,就是改革成果首次落地——改革后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坚持问题导向,政府管到哪里,科目的设置就延伸到哪里,与以往比,“账目”更细、钱花在哪儿更清晰了。

  “三公”经费降幅较大,紧紧扭住“花钱必问效”

  2018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39.92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7.14亿元,主要是中央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按照过紧日子的要求,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以及受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因公出国(境)、外事接待任务未实施,公务用车支出减少。这一点在此次部门决算公开信息中也得到了印证。

  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例,2018年原国税系统“三公”经费支出比2018年预算数下降42.6%,比2017年决算数下降8.8%。其中,公务接待费比2017年决算数下降34.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比2017年决算数下降4.4%,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12亿元,比2017年决算数下降8.6%。“2018年,各级税务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此次公开的原国税系统‘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继续大幅下降。”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说。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出总体部署,提出力争3—5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今年财政部要求进行重点绩效评价公开的领域,涵盖农业农村、生态、科技、文化、信息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救助等,范围更广,力度更大,覆盖了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包括了中央本级项目、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单位整体支出,公开项目数量较去年也有大幅增长。

  绩效评价分为“自评”和“他评”两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央部门采用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质量更高,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绩效自评也能发现问题,如部分项目年初预算编制及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部分项目执行监控不力、部分项目产出效果不明显,需要在今后部门预算管理中予以完善。”这位负责人说,目前中央部门正在针对绩效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审计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绩效自评结果作为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改进管理和完善政策的重要依据。

  多渠道公开,让公众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

  为使公众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今年中央部门公开的决算信息,除了在各部门网站可查,财政部门户网站“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和中国政府网“中央预算决算公开”专栏均有登载。

  为提高决算公开内容的通俗化、透明化程度,各部门都在公开信息中设有“部门概况”一栏,对部门职责和机构设置进行说明,方便公众对照部门职责,审视列支项目是否“师出有名”。

  此外,公众还可以对照“部门决算情况说明”一栏的文字,对8张表格的数据作进一步了解,比如:跟上年决算数或年初预算数作对比,增减原因,等等。各界关注的“三公”经费、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支出、国有资产占用情况等,也做了单独说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俞明轩认为,今年的决算公开信息可读、可用、可审性增强。注重预算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现了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财政支出管理理念。下一步,应进一步细化绩效评价的要求,使“决算公开”成为让中央放心的重要抓手,推进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记者 曲哲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