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为艾滋病患者主刀的医生冯秀岭: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2019-08-06 04:56:0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郑州8月5日电 题:为艾滋病患者主刀的医生冯秀岭: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王烁

  每次手术之前,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普外科医生冯秀岭的术前准备工作总是比他大多数的同行都要复杂一些。

  一副手套,再加一副手套;一层布制分体洗手衣,外面套一层布制手术衣,最外面再加一层不透气的一次性防护衣;此外,他还要戴脚套、穿胶靴,头上还戴着头盔,头盔外面罩着一个面屏……之所以要穿戴得如此密不透风,是因为冯秀岭的手术对象很特殊——他们都是艾滋病患者。为这些患者进行手术,相当于不断地与携有艾滋病毒的血液擦肩而过。作为河南首位为艾滋病患者做手术的外科医生,这种擦肩而过,冯秀岭经历了整整17年。

  “全副武装”的手术

  7月31日上午8点40分左右,记者在经过医院允许后,换上消毒过的布制分体洗手衣、口罩、帽子和拖鞋,跟着冯秀岭医生走进了河南省传染病医院第五手术间,今天在这里进行手术的是一位50岁患有乳腺疾病的艾滋病患者。

  在术前准备时,冯秀岭会带上一个大大的头盔,外面套上一次性面屏,身上还需要在布制分体洗手衣外再套上两层手术衣。这一切准备,是为了避免给患者做手术时,溅出的血液接触医生的面部皮肤和器官。

  上午9点左右,在冯秀岭的指挥下,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10点40分左右,“手术很成功。”冯秀岭边说边走出手术室,一层一层脱下手术的防护装备,穿在最里面的洗手衣已经被汗水浸湿,这样“全副武装”的手术,每周一、三、四、五冯秀岭几乎都要经历。

  大学毕业后,冯秀岭就在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工作,后来成为医院新组建的综合外科的一员。“那时候我们综合外科主要的手术对象大部分是非感染患者。”冯秀岭说,在工作初期,他从未想过未来某一天自己会在手术台上和艾滋病人近距离接触。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为艾滋病毒感染者做手术的经过,那是刻进脑子里挥之不去的记忆。”2002年,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来了一位因输血感染HIV的女病人。“当时,她身患直肠癌晚期,肚子胀得很大,非常痛苦。为她进行乙状结肠造瘘手术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冯秀岭说,在外科,这算不上很难的手术。但因为身患艾滋病,这名病人已经被多家医院拒收,这里是她最后的希望。

  “2000年以前,国内对艾滋病的了解不多,防护设备也不完善,医生对于艾滋病的了解和普通大众一样多,我当时脑子里第一个想法就是不愿意做这台手术。”可是看到痛苦的病人,拒绝的话冯秀岭却始终说不出口。

  最终,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冯秀岭还是决定为患者进行手术,回忆当时的情景,他清楚地记得,一个小时的手术,他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这次手术后,冯秀岭便成为河南省第一位为艾滋病患者做手术的医生。截至目前冯秀岭为艾滋病患者进行的手术已有3000多例。

  不可避免的职业暴露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冯秀岭这么形容他的职业,为艾滋病患者做手术,随时可能面临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职业暴露。

  每多做一台手术,就会多增加一分被感染的风险。这是冯秀岭和他的同事都心知肚明的道理,所以每台手术前他和同事都会准备得更加“严格”。

  在给艾滋病人手术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暴露风险,器械的传递也有别于综合医院进行的手术。“手术器械如果是医护人员之间手手相传,就有可能出现划伤等意外。”在冯秀岭的手术台上,手术器械先由助手放入金属托盘,他再从托盘中取。每次手术过程中,冯秀岭都会反复叮嘱手术室里的同事:“减慢手术速度,安全指数才能增加。”

  尽管每次手术前的防护准备都很充分,冯秀岭还是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职业暴露。一次,他在手术中不小心被针扎破了手。冯秀岭回忆说,发生职业暴露后,他立即服用艾滋病的阻断药。需要连续服用28天的阻断药,副作用非常大,冯秀岭接连出现了腹泻、呕吐、恶心等症状,体重在短时间内骤降。

  比起药物对身体的折磨,更难忍受的是心理上的煎熬。“有问题,没问题?”拿到检测结果前的每一天,冯秀岭都在不断猜测着答案。回忆起吃阻断药后提心吊胆的日子,冯秀岭也有了“撤退”的念头。“放弃的想法也就是那一瞬间。”冯秀岭笑称自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经过技术发展和不断的经验积累,现在,针对艾滋病人的治疗和风险防范,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流程。在普外科,几乎每一名医护人员都遇到过职业暴露,但没有出现一例感染的案例。

  救治艾滋病患者,责无旁贷

  “工作严谨,精医为民”是冯秀岭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在他的世界里,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随着手术越来越成功,慕名而来的患者也随之增多。冯秀岭所在的普外科每年进行近800台手术,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患者为艾滋病毒感染者,这些患者不仅来自河南省内,还有的来自全国各地。

  “有些地区的传染病医院还未开设完善的外科,因而一些外省的患者或经当地医生介绍、或通过网络了解到我们医院,不远千里来做手术。”长时间、高强度的手术不断增多,冯秀岭说“病人把整个人交给你,你就要全心全意地对病人负责。”

  从第一次为艾滋病患者的手术开始,17年,3000多次手术,让冯秀岭对人体每一块肌肉的收缩变化,每一条血管延伸扩张,每一束神经的交错排布,无不烂熟于心。“技术越先进对于医生的要求则更加严格。医生需要紧跟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要求,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冯秀岭说。

  在冯秀岭心中,自己既然做了医生又在传染病医院选择外科这个岗位,救治艾滋病患者就责无旁贷,选择了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奉献。

  “每当看见患者经过治疗减轻病痛,逐渐恢复,重新步入社会,我心里都特别高兴,我觉得自己不光帮助了病人,更体现了自己作为医生的价值。”冯秀岭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