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娱乐:在炭火与食材的对话里,去理解和倾听

2019-08-10 18:08:2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2019年8月7日晚,《人生一串》第二季在B站收官,所有单集片名连在一起,便呈现出烧烤店里最核心的对话。在这些对话里,那些被烧烤串联起的人生,开始被讲述。

  烧烤和摇滚乐、说唱一样,是一种亚文化

  对中国人来说,吃既是生理行为,也是精神需求,虽说丰俭由人,但食不厌精却是一种集体性格。仪式感是吃的重要属性,在我们的饮食文化里,仪式感通常更为前置,由食材选择开始,到烹饪手法,再到摆盘工艺,餐桌上的最终呈现,往往经过了无数道被精算过的程序。

  在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里,郎雄扮演的父亲可以看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但陆续到来的三个女儿却各有心事,一场聚餐草草结束。食物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产生了意义的分野。

  在影片上映后的第25年,现代都市的饮食男女已多是被时间有效管理的生命个体,他们本着吃饭是刚需,繁复是大忌的标准,将饮食文化带入新的消费场景,肠胃和生活都被重新塑造。高效是一顿饭的基础配置,但还要同时兼备解馋、社交或逃离现实等诸多功能,或许正因为如此,烧烤成为都市饮食男女的最佳选择。

  没有人能确切统计一个城市会有多少家烧烤店。烧烤界不乏“黑户”,和“正规军”一样游离于夜色之中,串联起千千万万复杂的情感和需求,因此烧烤没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他们永远同属于地下状态,因口味不同而细分的流派垂直受众,只要在烧烤这个大前提下,便归于同类。在某种意义上,烧烤和摇滚乐、说唱一样,是一种长久野蛮生长的亚文化。让这种亚文化浮出水面的,是一部系列纪录片。

斌哥的烧烤摊。

  拍斌哥是因为他的两条朋友圈

  在确定了烧烤这个主题后,《人生一串》的总导演陈英杰和团队曾陷入过纠结,究竟是做一档更纯粹的美食节目,还是通过食物去讲故事,这是决定这部纪录片价值核心的关键。最终,两方妥协意见,但陈英杰在制作过程中,明显倾向了后者,尤其在第二季。

  烧烤需要检验,故事则需要发掘。订餐软件上的网红店基本被排除在故事之外,社交媒体、论坛、还有旅游攻略是主要的搜索途径。不仅如此,分集导演张岳明每到一个城市,也会联系当地的美食公众号,寻求推荐,只不过美食公众号的推荐常和商家有利益关系,很难保证客观,张岳明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打听,去吃。故事常常在这个时候出现。张岳明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判断方式,口味之外,烧烤店的氛围是他最为看重的特点,“主客关系如果是那种特别商业,特别客气的,基本都没有什么可说的,那种特别像朋友的,不拿自己当外人的,会让人想去了解他们”。

  烧烤是一种饮食生态,一条街通常会有相邻而落的几家烧烤店。选择哪家不选择哪家,是张岳明要不断面对的问题。《人生一串》第二季第一集里,在沈阳烤鸡架的斌哥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答案。张岳明拍摄斌哥时,附近也有其他家烧烤店前来自荐,让他最终做出选择的是斌哥的微信朋友圈。那是一种实在人发的朋友圈,无系价值观,仅仅是对生活的态度。这个态度蕴涵着他的人生。

  斌哥让张岳明印象深刻的是两条朋友圈,一条是下雨天,斌哥顶着一个小铁盆自拍,配文是老天,你就玩我吧!另一条是斌哥回家路上,一条流浪狗一直跟着他,直到上楼。斌哥说,这年头,人不如狗。张岳明微信里加了很多烧烤店老板,很多老板的朋友圈只是广告,“都是今天大酬宾,明天打折这样的消息”,他觉得那是买卖,不是人生。他觉得斌哥属于对人生有标准的人。

  斌哥是这一季里让人印象深刻的老板之一,你能感觉到斌哥是有故事的人,至于有着怎样的故事,片子里反倒没有出现。张岳明说,片子里出现的掌机,2000合1的游戏机,墙上的电影海报,音箱里传出新裤子乐队的《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是经过挑选后的细节呈现,用关键词勾勒出一个人物的骨架,那些血肉部分,观众可以自行联想补充。

  第一季播出后,张岳明发现网友对细节的关注和解读超出想象,拍摄场景里的细枝末节,反倒令网友更感兴趣,“比如片子里拍到一个快被烧漏的水壶,网友也会分析这个水壶什么牌子,是不是得天天烧水才烧成这样”,张岳明说,“网友把这些称作逃脱导演的魔爪”。

热辣、直接、烟火气的烧烤。

  走红后“太累”的徐州老王

  在快速更迭的当下,人生似乎只能碎片化呈现。出现在《人生一串》里的主人公,几乎都体现了同一个主题,用手艺恪守尊严。虽然个性迥异,却都有着昂扬的生命力和存在感,那是平凡生活所特有的光泽。从第一季开播后,片子里许多烧烤老板的人生都发生了改变,在世俗层面,都在越来越好,但超出预想的是,并非大家都享受走红后的生活。第一季中的徐州老王从节目走红后,苦闷了一年,他告诉陈英杰,这一年过得太累了,而且他的好多老顾客被怠慢了。陈英杰说,如果重新选择一次,你还会不会参加这个拍摄。徐州老王想了很久,告诉他,还会参加,因为这段经历太特殊了。

  陈英杰认为那是被理解,被倾听的需要,无论这个节目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了什么,至少在他们为主角的拍摄期间里,有人在认真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人生,那才是他们自己真正的高光时刻。

  舍弃了人生至暗故事

  陈英杰说,一个烧烤店能在一条街上立住,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次搏杀,但他们不想展示这些,因为对于观众来说,是猎奇,而对于当事人,有些是人生的至暗时刻。在第二季中出现的老马,因为记得自己一年消耗多少只羊,被网友称为数学家。老马的烧烤摊特别重视数据,每天卖了多少串,卖了什么串,最终都会制成表格,形成数据,用饼状分布图和柱状分布图记载,这种反差感让人觉得亲切可爱。但老马还跟有另一段人生,在形成如今这种现代企业管理风之前,老马是那条街有名的狠角色,脾气大,打架打到在店里直接开枪,后来派出所在他店对面,直接设了一个治安岗亭,在那之后,没有人再闹了,老马也变了。

  唯一不变的是老马的烧烤事业,它连接着一个人的不同岁月,也见证了无食客的悲欢喜乐,这可能是烧烤最重要的魅力之一,消除等级,在炭火与食材的直接对话里,众生平等。

  采写/新京报记者 汤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