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专家:许多耳熟能详的疾病 医学手段都无法治愈

2019-08-16 18:09:3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人体太复杂了,医学目前所知道的可能跟人体实际情况差别很大,我们可能只知道人身体的1%,甚至1%都不到。”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部、五部主任詹庆元在谈到医学的局限性时,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人身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比一台电脑要复杂得多,更何况人体是一个由无数细胞构成的复杂系统”。

  詹庆元介绍说,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现代医学对很多疾病是有把控能力的,比如很多传染性疾病,基本上能做到早期预防。对于需要住院和门诊治疗的一些患者,甚至是早期的肿瘤患者,现代医学采用一些药物、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可以让患者完全治愈,“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是最希望的,也是现代医学努力的目标”。

  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经验,詹庆元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现在普通大众对医学的期望值很高,总以为大部分疾病都能治愈。然而,“医学不是万能的,医学甚至是非常无奈的。比如,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肿瘤等,这些疾病都是治愈不了的”。

  虽然能治愈的疾病有限,但是现代医学研究出了相关疾病的预防方法,面对现代医学的无奈,这也是普通大众必须认识到,并且可以做到的。詹庆元介绍说,从一个人还没有出生时就开始的筛查工作,到吸烟、肥胖等高危因素的预防都是现代医学给出的方法。

  然而,由于老百姓对医学寄予了太高的期望,导致他们轻视了预防在维护生命健康中的作用。詹庆元认为,目前非常普遍的现象是,胡吃海塞、不规律生活、不注重锻炼,等真生了病,患者到了医院以后,会发现疾病治疗起来很难,与此同时还会花费高额的医疗成本。在詹庆元看来,规律生活、坚持健身和定期体检,都是非常重要的。

  常年与危重患者接触,让詹庆元觉得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健康是所有幸福的载体。然而,人不能永远拥有健康,死亡终究会来临,詹庆元说,面对死亡,他现在看得比较简单,“生就是死,在死亡面前,大家都逃不开”。

  所以,如果有家里人到了生命终末期,詹庆元不会让他们到医院进行强行延长生命的治疗,反而更偏向于缓和医疗,希望家人在离开人世时可以少受一些痛苦。

  然而实际情况是,即使詹庆元会把这些建议告诉患者及家属,但是在他主管的病房内,依然会有很多靠机器设备维持生命的患者。有一名患者已经靠呼吸机维持了9年的生命,这位已经90多岁的患者平时一个人躺在病房内,子女只在春节的时候会来病房看望他一次,其余时间都在国外工作。

  詹庆元说,其核心原因是死亡教育的薄弱。詹庆元同时兼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在回顾自己受教育的经历时说:“在我受的初级教育中,几乎没有什么死亡教育。大学期间因为我是学医的,会有一些零散的内容,但是其他学科的大学教育中很少会有死亡教育。”

  “因为我们国人大多不信宗教,因此会对死亡有一种恐惧的态度。”而这种态度蔓延到患者终末期的治疗时,就会有放弃生存质量只为延续生命长度的治疗选择。对于这些患者,其实,现代医学技术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在医疗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为这些患者延续低质量的生命长度,就势必会占用其他患者的就医资源。

  詹庆元会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在孩子五六岁时,他们一起看动画片《小鹿斑比》,当看到斑比的爸爸去世时,詹庆元告诉孩子爸爸将来也会去世。后来家里其他亲人去世时,他也会带着孩子过去,让孩子看一下死亡的过程。“我觉得这很正常,因为每个人都会去世,但是学校里没有相关课程告诉孩子们。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个事实,因为当你能坦然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知道怎么好好去生活”。

  当大众能明白现代医学能治愈的疾病非常有限时,才会更加注重预防,这也是好好生活的重要方面。(记者 刘昶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