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娃经济”背后暗坑:早教班人去班空 服务“货不对板”

2019-08-16 18:10:3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报个游泳课、上个编程班、来趟亲子游……暑期里“娃经济”红红火火,不少家长选择通过亲子消费来和孩子增进情感,为孩子“充电”“打气”。据新华社报道,热闹的“娃经济”背后藏有不少“暗坑”,一些亲子游泳班、早教班收完钱后“人去班空”;一些培训机构运营资质“不清不楚”、不少商品或服务“货不对板”……不少家长不慎掉入“暗坑”中,维权不易,叫苦不迭。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更有消费能力的家长也就更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这促成了“娃经济”的火爆,但旺盛的亲子消费需求,却并没有得到消费市场的善待,市场存在野蛮生长、混乱失序的问题。伴随消费市场越大,针对消费者的“消费陷阱”就会越多、越深、越大,消费者权益损害也就会变得更为普遍与严重。

  亲子消费针对的是广大未成年人,市场布满各种“暗坑”,存在各种隐患,还可能侵害广大未成年消费者的切身权益。正因如此,就要防范“娃经济”乱象随市场越大而“越乱”。对于“娃经济”乱象,就更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亟待予以遏制。

  “娃经济”乱象,与欠缺足够对其进行强力约束的法律法规有很大关系。比如现在对于商家“跑路”、服务“蒸发”等问题,法律法规设立的多是事后监管;而对于规范亲子消费中的预付费问题,也欠缺针对性的法律依据。另外,地方相关部门也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

  对此,就需要“对症下药”,要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机制,加强对“娃经济”的监管力度。只有将“娃经济”拉出隐形的监管盲区,才可能遏制“娃经济”的野蛮生长,促进“娃经济”规范发展、健康发展。当“娃经济”能够规范发展,才能真正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旺盛消费需求,让消费者不再花冤枉钱,让孩子们不再只是无良商家赚钱的工具,而能真正成为被消费市场善待的“上帝”,从而在亲子消费中收获快乐与成长。(常德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