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女人:杨超越的好演技 来自粉丝夸夸群?

2019-08-20 02:34:4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杨超越首次触电便担纲女一号

  由梁靖康、杨超越、祝子杰主演的青春运动励志剧《极限17:羽你同行》于8月13日首播。该剧讲述的是患有自闭症并有羽毛球运动天赋的少年平安(梁靖康饰),与弟弟子豪(祝子杰饰)、朋友小娜(杨超越饰)共同成长的故事。

  开播以来,关于“杨超越演技”的话题很快抢占微博热搜。作为2018年娱乐圈的人气、话题焦点,杨超越再度成为关注中心。不过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此次杨超越是因为演技获赞而“刷屏”。

  两名年轻演员的表演清新自然

  点赞: “人形锦鲤”自我突破?

  说起杨超越,很多人会联想到一句话:“转发这个杨超越,不用努力就可以……”去年大热女团综艺《创造101》中,跳舞数节拍、唱歌大跑调的杨超越饱受争议,被观众冠以“人形锦鲤”的称号,视之为“没有实力却运气爆表”的代表。

  此次出演《羽你同行》,首次触电即担当女一号、毫无表演经验和缺乏系统性训练的杨超越,起初同样不被看好。开播首日,就有不少弹幕表示“坐等吐槽”,没想到反而被杨超越的本色出演打脸,莫名“真香”了。

  其中,杨超越的一段哭戏被集中点赞。豆瓣网友“辛芩”评价:“没有面目狰狞,没有喊叫咆哮,也没有憋不出泪水的尬点,可怜巴巴的小眼神落泪的瞬间居然有代入感!”网友“日常笑笑”也评论:“杨超越演戏没有偶像包袱,被水泼到脸部变形,配合耸肩的小动作相当真实。”

  剧中杨超越扮演的小娜人设讨喜,既是美妆小公主,也能转头剪脚趾甲,坐在地上吃泡面,打起蟑螂来毫不手软,性格女汉子,外表却软萌,卷发麻花辫的造型,都为杨超越加分。

  其实,杨超越自出道以来,这不是首次获赞了。在综艺《心动的信号》中,她被赞“观察敏锐”“观点很有代表性”;综艺《哈哈农夫》中,她更发挥自己来自农村的优势,摘菜、生火、抓鸡、做饭……非常接地气。

  男主角平安是一名拥有运动天赋的自闭症少年

  质疑:

  只是“夸夸群”的自娱?

  不过,面对赞扬之声,也有很多理智的网友指出,杨超越获赞并非因为演技好,而是观众的期待值太低:“她在出道之初,因实力不够屡遭差评,之后的表现但凡超出期待值,就能得到好评。”而频繁整齐的“刷屏褒奖”,还让不少网友怀疑有“水军”嫌疑。娱评人耳尔直言:“饭圈、自媒体、微博、热搜榜等等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夸夸群’,对杨超越演技大赞、特赞,并把她与混迹演艺圈多年的明星进行对比,结果便是,憨萌可爱的杨超越怎么看怎么好。”

  还一部分有观点认为,饭圈粉丝们对“爱豆”的“宽容滤镜”极厚,导致演员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鹿晗《甜蜜暴击》豆瓣评分仅2.6分,迪丽热巴《漂亮的李慧珍》仅2.9分,杨颖《孤芳不自赏》和沈月及新F4出演的新版《流星花园》仅获3.0分和3.4分……但小花小生的高企人气,让资方和剧方纷纷“为流量低头”。耳尔感叹:“演得不好也要让其硬演,稍有可圈可点之处,就大肆吹捧,这对那些真正演技好的人来说,很不公平。”

  事实上,《羽你同行》中的实力派演员并不少,小娜的爷爷由“老戏骨”李建义饰演,而平安和子豪的妈妈分别由两位实力派女演员刘琳和杨童舒饰演。相比杨超越的“刷屏”,关于这些实力派的讨论几乎寂寂无声。

  实力派演员刘琳扮演平安母亲

  遗憾:

  现实主题讨论度低

  事实上,《羽你同行》探讨了一个沉重又具有社会意义的话题——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面临的困境。2018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每59名美国儿童中有1名自闭症患者。英国、日本、韩国公布的数字更高于美国。参考国际平均值,我国自闭症患者可能高达2000万。

  男主角平安便是这千万自闭症患者中的一个代表。身为自闭症少年,尽管平安运动天赋卓然,但成长路途举步维艰,歧视如影随形。平安母亲(刘琳饰)一边拼命赚钱支撑现实的生活重压,一边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随时爆发情绪、事故频出的儿子,一度困窘到“当掉婚戒给儿子买球鞋”的境地。

  《羽你同行》在“自闭症患者自强不息”的框架下,探讨了爱与责任、快乐与烦恼、追求与选择等命题,人心之间的拉扯与救赎不断上演,让人看后有心疼,也有温情。尽管剧中不乏幼稚与粗糙之处,但立意和思考仍值得肯定。

  可惜的是,关于该剧现实立意、价值导向的讨论,在舆论场中几乎处于失语状态。有分析认为,该剧探讨现实痛点,对看惯了“高糖剧”的年轻观众来说,显得不够“轻松下饭”,不得不说,这是个让人失望的遗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