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女人:感悟《小欢喜》 陶虹消失10年后“复出”

2019-08-29 04:45:2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出圈”的话题人物已是衡量一部爆款剧的标配,前有《都挺好》中倪大红饰演的苏大强,如今是《小欢喜》里陶虹演的宋倩。

  《小欢喜》27日收官,关于高考以及家庭教育的“小反思”还在持续发酵。而引领话题的角色,无疑是陶虹主演的中国式虎妈宋倩——本人是金牌物理老师,分数至上,“你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开心的”是她的标志性台词,因此被很多观众苦笑称勾起“童年阴影”;她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英子,控制欲极强。只要宋倩训娃的场景一出现,弹幕里全是“亲妈无疑”“我妈上电视了”的一片“哭嚎”;她还以高考之名对女儿进行“全包围”式关心,“我都是为你好”的逻辑最终逼学霸女儿跳了海,堪称无数“以爱之名行伤害之事”的父母的真实写照……

  然而,能将如此令人讨厌的“魔鬼”母亲演得自带喜感,让观众恨不起来甚至心生喜欢,陶虹的演技和投入,功不可没。比如在情感上,宋倩受过伤害缺乏安全感,但也不乏柔软和隐忍——在前夫复婚请求下真情流露。陶虹说这是她给这个人物留的“出口”——几分钟的一场戏,最终成为宋倩变得立体并获得观众谅解的转折点。

  陶虹与徐峥结婚生女后,逐渐回归家庭,近十年几乎没有正式拍戏,以至于她这次在《小欢喜》中的亮相,让很多年轻观众以为是“新人”。但在看着她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黑眼睛》《空镜子》一路走来、自带“要么不演,演就是影后”光环的老观众眼里,陶虹的演技不是意外,意外的是她保养有方,十年岁月几乎没在脸上留下痕迹。

  消失在公众视线中的日子里,陶虹安于做一个妻子、母亲,有着从容的生活之道,并对此保持着警醒。陶虹说,跟宋倩相比,自己不会像她那样逼迫孩子一定要达到什么成就做到什么样,喜欢画画就随她画去。

  对话陶虹

  宋倩触动情感痛点

  角色引起广泛讨论

  北青报:接这样一个令人生畏的妈妈角色,是否犹豫过?跟家人商量过吗?

  陶虹:当然了,这个角色很不讨好,但我觉得这个角色是难得的写得非常立体的角色。

  接这个角色,倒不是对这个角色有什么特殊的想法。因为对于一个专业演员来讲,接到一个角色只会想着怎样去表达、怎样去表现。说句实话,对我来讲所有角色都是不简单的。

  接这个角色,确实会跟家里人商量,不仅仅是选戏、选角色这个方面的商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一个家庭是需要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所以这种商量肯定是必须的。

  北青报:宋倩这个角色因为触动了很多情感痛点,引起了广泛讨论,你觉得最有共鸣的评论是什么呢?

  陶虹:有一件事情我觉得很好,就是观众都会有独立思考,去判断宋倩这个妈妈除了偏执焦虑以外还有什么。很多人评论说,五年前我一定站英子这边,但如今我是妈妈了,会毫不犹豫地站宋倩这边。因为成为妈妈后,我开始理解,但是年轻的时候真的是不能理解。这些评论我觉得很好,很有共鸣。

  人的一生都在成长

  妈妈并不比孩子更有经验

  北青报:你如何看待她对女儿那份沉重的爱,同意宋倩的教育吗?

  陶虹:其实人都是复杂的,就像我们戏里的英子一样。她既爱妈妈,又恨妈妈对她管得严。英子其实非常善良,如果她心里面稍微有一点点恶毒的想法,那她做的事情可能就不是伤害自己了,而是会去伤害别人。

  所以从这一点上看,我觉得宋倩对孩子的培养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她培养了一个善良的孩子,培养了一个能够感受到爱的孩子。

  当然,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指导或者多大的帮助,这确实是每个妈妈都要纠结的事。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成长的,妈妈是从生下孩子那一天起开始做妈妈的,她做妈妈的年龄和孩子的年龄是一模一样的。从这个角度讲,“妈妈”并不比孩子大,也不一定会更有经验。

  孩子再平凡

  对妈来说也是独一无二

  北青报:生活中你会有育儿焦虑和虎妈附体的时候吗?

  陶虹:我记得女儿小时候有一次我去看她的汇报演出,满台都是孩子,谁不希望自己孩子站C位?不用C位,前两排也行吧。结果我们家孩子在侧幕条边上第二排,倒数第二个。前面的孩子长得比较高大,全程我女儿就胳膊和腿伸出来的时候能看到,脸没看见。我当时坐那儿就想:如果我的孩子就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孩子,我能接受吗?她再平凡,对我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礼物。

  北青报:你与女儿的沟通有没有从《小欢喜》中受到启发?

  陶虹:教育于我而言就是每天的事情,每天我都在学习。我觉得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一些机会,会对其人生道路有一些方向性的影响。如果孩子成长过程中,根本没有遇见艺术、没有遇见戏剧、没有遇见这些真正可以滋养生命的东西,而只有知识,那么这个生命其实是狭窄的。

  在家养娃10年

  没演戏不代表无所事事

  北青报:你如何看待中年女演员窘境的现象?就个人而言,会有这方面的困扰吗?

  陶虹: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过好多次了。当时在一个女性论坛上,曾经主持《半边天》的张越老师讲到这个事的时候说,女性参加社会工作,应该是从二战以后才开始的,到现在为止还真谈不上有多少年。男性参加社会工作的历史,比女性长太多了。所以女性要求完全的平等,真是一条长远的路。再加上演员本身就是一个挺被动的职业,等待着别人去选择。就是在我事业最鼎盛的时候,我一样也会错过很多适合我但我可能完全不知道,人家也没想起来我的角色。

  北青报:观众很关心你为什么近年一直没有演戏?

  陶虹:能整理好一个家,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毕竟也在家里面养孩子养了十年,所以回头一看发现:当年那个笨手笨脚的我,如今干得也算是非常麻利了。但熟练后,可能就会对某些事情的发生变得麻木了。我希望自己永远有敏感的心,能够感受到孩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家里的每个人最近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再去做调整。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