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刷新质量下限 最小黑洞填补观测空白

2019-11-12 17:47:4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小质量黑洞,填补了宇宙中已知中子星与黑洞之间存在的质量空白,将已观测黑洞质量的下限降低了约三分之一。该研究日前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宇宙中,我们此前从没有发现质量如此小的黑洞。这次发现的小质量黑洞,会丰富我们对恒星生命历程的了解。”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寻找小质量的黑洞?距离地球遥远的黑洞,其质量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发现“小黑洞”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双星系统”中看不见的那一位

此次发现的最小黑洞来源于一个双星系统。双星系统,指的是两颗天体的引力提供向心力,使两者一起围绕同一点旋转的天体组合。在双星系统中,一个恒星依然可以受黑洞的引力吸引,继续围绕其旋转。但是,由于黑洞的巨大引力,光子速度不足以摆脱黑洞引力,永远无法逃逸出去,因此用光学观测手段无法看见黑洞,只能看到其“同伴”。反过来,只要找到一颗看不见伴星且符合双星系统运动规律的恒星,就可以判断其“伴星”是一个黑洞。根据牛顿运动定律,通过对伴星轨道的观测和计算,研究人员还可以确定这个黑洞的质量。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正是利用上述方法找到了这个最小黑洞。

研究人员利用的样本数据是来自于阿帕奇波因特天文台的光谱数据。由于发光天体在远离地球时,从地球上观测其光波频率会下降,反之就会上升,因此研究人员只需根据光波频率增减情况,就可以计算出恒星的运行轨迹,判断一颗恒星是否在围绕一个“同伴”运行。

由此,研究人员从寻找双星系统的角度出发,在10万个恒星样本中筛选出了200个值得关注的样本。

在其中一个样本里,一颗红巨星看上去像是在围绕另一个“看不见的”恒星转动。研究人员确定这是一个黑洞,并且注意到其质量似乎远小于已知黑洞,而又大于已知最大的中子星。随后研究人员根据阿帕奇波因特天文台星系演化实验室(APOGEE)、盖亚卫星等观测平台传来的补充数据进一步计算发现,这个黑洞的质量大约为3.3倍太阳质量。

质量大小至关重要

“上世纪三十年代,奥本海默等提出了‘奥本海默极限’,认为中子星的质量存在上限。”苟利军说,“理论上,质量大于‘奥本海默极限’的中子星将会坍缩。”

黑洞的演化理论认为,中子星是恒星演化最后阶段的形态之一,而质量过大的中子星并不稳定,将会坍缩形成黑洞。然而,此前确认的黑洞质量至少达5倍太阳质量,中子星质量则一般不超过2.1倍太阳质量。人们对质量位于中子星与黑洞之间——被称为“质量间隙”的天体尚无确切了解。

2017年,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观察到两个质量分别为31倍太阳质量和2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并合。LIGO发现比以往更大质量的黑洞合并事件,让人不禁猜测,或许也有更小质量黑洞未被发现。

苟利军说:“一般发现的黑洞质量多集中在7到8倍太阳质量左右。通常宇宙中的小质量恒星更多,但却没观察到质量非常小的黑洞。”

本次研究论文第一作者、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天文学教授托德·汤普森从这一猜测出发,投入到新型小质量黑洞的搜寻中。本次发现的小黑洞,恰恰填补了这一观测空白区域。

理论上,宇宙中大量存在的小质量恒星爆炸,这会导致小质量黑洞占多数。然而与理论预期相反,在汤普森教授的研究发表之前,还没有人发现位于“质量间隙”的任何黑洞。

由于没有对应的观测结果,天文学家不能确切说明质量在“质量间隙”的天体究竟是中子星还是黑洞,也不能证实推测的结果正确与否。苟利军认为,这次发现小质量黑洞后,人们将可能对黑洞的形成与恒星的生命历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汤普森说道:“我们可能确定了一个新型小质量黑洞。天体的质量非常重要,它告诉我们,天体本质是怎样的,形成和演化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实习生 张临谦 记者 刘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