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13岁女孩玩网游打赏主播

2019-11-14 17:16:1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为何余额不足?

经查,2019年9月14日至2019年10月26日期间的信息达490余条,均为“支出”,“交易类型”一栏主要显示为“快捷”和“消费”两种,金额最低1元、最高1000元。

存款花去了哪?

曾先生说,虽然二妹把短视频软件和游戏里的所有交易记录都删除了,但是通过查询支付宝支付记录,其中大约5万元用于“打赏”,大约2万元用于购买游戏里的装备。

为啥疯狂消费?

女孩向某某说,每次充值都是自愿的、打赏主播也是自愿的,之所以频繁充值:一是因为可以升级,在同样玩这款游戏的同学面前有自豪感;二是因为充值购买“皮肤”,可以拥有许许多多好看的衣服。

为了玩游戏升级以及打赏主播,四川自贡的13岁女孩向某某在43天里先后向国内某短视频平台、“第五人格”、“迷你世界”等多个游戏娱乐平台充值490余次,直到几乎花光了母亲储蓄卡里的74000余元存款,才停止她的“疯狂游戏”……

其母温清淑说,这7万多元存款是近两年家里攒的唯一积蓄。发生这件事,她很自责,称平日没管教好孩子。同时,她也希望平台能退款。

11月10日,温清淑到自贡富顺当地派出所报案寻求帮助。日前,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也联系上涉事短视频平台,对方回应如果未成年人打赏未经监护人同意,一经核实,平台会全额退款。

余额不足

母亲银行取钱 7万余元积蓄“不翼而飞”

11月10日下午3时许,自贡市富顺县,51岁的温清淑到银行取钱交房租,柜台工作人员告知她“您的卡里余额不足”,这让她大吃一惊:卡里明明有7万多元,怎么会不翼而飞呢?

通过进一步查询发现,储蓄卡被人为绑定了支付宝,卡里的74242.58元几乎全部通过支付宝支出,只剩下0.46元。

温清淑与丈夫育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已经工作,二女儿、三女儿还在读小学。多年来,丈夫在外地打工,温清淑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照顾两个女儿的饮食起居。温清淑的文化程度有限,接触新鲜事物也极少,她从来没有使用过网银、支付宝、微信等网络支付方式。出于节约考虑,就连最简单的银行卡短信提示功能也没有开通。

那么,究竟是谁动了家里的积蓄存款?温清淑赶紧给大女儿打去电话,让她回来一查究竟。

核对清单

490余条支出记录 最多一次1000元

得知母亲银行卡里的钱“不翼而飞”的消息,大女儿向女士叫上丈夫,急忙从自贡城区赶回富顺。在女儿女婿的帮助下,温清淑在银行打印了流水清单,然后带回家仔细查阅。

经查阅,2019年9月14日起至2019年10月26日的流水清单信息,着实让人惊讶。

据清单记录显示,全年交易信息约508条,其中2018年11月11日至2019年9月7日的交易信息仅10余条,而2019年9月14日至2019年10月26日期间的信息竟然达到490余条,且均为“支出”,“交易类型”一栏主要显示为“快捷”和“消费”两种,金额最低1元、最高1000元,以68元、108元、198元、508元金额的支出居多。

在2019年10月26日当天有过交易之后,温清淑的银行卡再无交易记录,直到11月10日下午,她到银行取钱,发现卡内余额仅为0.46元。

通过猜测和反复思考,家人们把二女儿向某某纳入了怀疑对象。

家庭会议

二女儿承认花了卡里的钱

用于游戏充值、打赏主播

女婿曾先生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11月10日下午6时许,家里召开了家庭会议,二女儿承认:是她动了妈妈的银行卡。

二女儿向某某向家人坦言,银行卡里的钱是她用了的,但具体用了多少并不清楚,只知道10月底最后一次支付后,再也用不了了。这490余次的支出共计74000余元,悉数被用于游戏充值、还有打赏主播。

在家人追问下,二女儿还坦言,这些钱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游戏中购买“皮肤”,二是用于在观看短视频软件里的游戏直播时“打赏”主播。曾先生说,虽然二妹把短视频软件和游戏里的所有交易记录都删除了,但是通过查询支付宝支付记录,其中大约5万元用于“打赏”,大约2万元用于购买游戏里的装备。

记者查看了向某某玩的游戏内容,主要为角色扮演类游戏。在其中一款名为“第五人格”的游戏界面里,向某某所扮演的角色信息里显示,充值数据为156490,按照游戏里设定的1元钱兑换10分的规则计算,充值金额为15649元(未减去赠送分数)。

据曾先生介绍,银行卡里的大部分存款被用于“打赏”短视频软件里的多名直播主播,且几乎都是直播玩角色扮演类游戏。据他不完全统计,向某某用于打赏的金额大约5万元。

当事女孩

充值打赏均自愿

为了“自豪感”和“好看的衣服”

女孩向某某告诉记者,她大概是从去年年初开始接触角色扮演类游戏的,主要以“第五人格”这款游戏为主,每天放学回家便用手机玩耍,一般情况下,每天两三个小时,周末时,玩游戏的时间更多。

在游戏里,向某某可以通过“作战”升级,同时可以通过充值现金购买分数,实现快速升级并在商城里购买不同类型的“皮肤”。从流水清单来看,向某某第一次充值时间为2019年9月14日,充值金额为1元钱,然后陆续增加,直至扩大到观看直播视频、打赏直播主播。

向某某称,她所用的手机号码是母亲身份证注册的,然后悄悄地找到了母亲的银行卡,并通过自学,注册了支付宝,继而开始充值。

从1元到10元、到68元、再到198元,最高时单次充值1000元……向某某经过一次又一次尝试发现,每次充值之后都不会被母亲发觉,因而充值的金额越来越多。在她看来,卡里的钱用不完。

向某某说,每次充值都是自愿的、打赏主播也是自愿的,之所以频繁充值:一是因为可以升级,在同样玩这款游戏的同学面前有自豪感;二是因为充值购买“皮肤”,可以拥有许许多多好看的衣服。

对于记者问及“你知不知道,你充值的这些钱在现实中可以购买多少衣服”的问题,向某某表示“不知道”;记者问及“你知道这些钱对于你的母亲及家庭来说是怎样一个数字”的问题,向某某同样表示“不知道”。

母亲自责

没管教好女儿也有责任

希望平台退款

母亲温清淑很是自责,她坦言,“这些高科技我不懂”,但二女儿玩游戏花光家里积蓄的这件事,也怪她平日里没有管教好女儿,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

温清淑称,这7万多元是近两年多来,丈夫在外打工、自己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家里也就这么多存款,还指望着多存一些,供二女儿、三女儿读书用。突然间,全部积蓄不翼而飞,心里很伤心,不知怎么办,希望平台能退款。

11月10日晚上9时许,温清淑在大女儿女婿的陪同下,到当地派出所报案。11月11日,女婿曾先生还带着二妹到当地文化部门反映这一情况,并致电相关游戏软件的注册地所在文化部门讲述情况、备案。

曾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引以为戒,正确引导和管理孩子玩游戏,避免类似情况再发生,同时也想通过媒体寻求帮助,了解追回相关损失的合法途径,希望能获得退款。

涉事平台

如未成年人打赏未经监护人同意

一经核实全额退款

日前,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也联系上向某某所使用的短视频软件平台。该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平台不赞成未成年人在观看直播时充值打赏,如果未成年人打赏未经监护人同意,一经核实,平台会全额退款。此外,在未成年人使用软件平台时,家长可以先在界面里开启青少年模式,该模式开启后,会呈现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且无法给直播充值打赏。

此外,“第五人格”游戏的出品平台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遇到类似情况,建议家长可以通过平台的“关爱平台”进行相应申诉。另外,平台方建议家长能够多跟孩子进行沟通,教育未成年人合理游戏。平台也会跟家长一起努力,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

律师说法

13岁女孩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向运营平台申报退款

但监护人也有一定过错

四川方策律师事务所张柄尧律师分析认为,《民法总则》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张柄尧称,就该事件而言,13岁女孩充值游戏并打赏7万余元,已不属于与其年龄、智力相当的民事行为,法定代理人没有追认,则该行为无效,可以要求返还全部充值和打赏。一方面,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必要时可以寻求消协帮助;若协商不成,则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四川省律师协会维权委员会委员冯骏律师表示,13岁女孩属于未成年人,在民法上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可以对与现行年龄相对应的生活事宜做出判断。一般理解认为,如果女孩用几百块钱购买游戏币,进行诸如电玩城的游戏娱乐是可以的,但陆续使用7万余元用于游戏充值,其民事行为是无效的。正是基于此,游戏运营商应当“因女孩大额充值行为没有得到父母同意”向女孩的父母返还已经充值款项。

冯骏表示,作为父母,应当固定证据,以证明父母对该大额充值行为不知情,再向游戏运营平台的客服电话进行申报,如该平台拒不受理,则可以父母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程序追回款项。此外,冯骏也表示,本事件中,女孩的父母作为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以及银行卡保管责任,自身也有一定的过错。(记者 袁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