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专家呼吁尽快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细则

2019-11-28 17:51:2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美妆博主被家暴引热议反家暴工作仍面临挑战

专家呼吁尽快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细则

11月25日,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

这一天,因模仿蒙娜丽莎而知名的美妆博主宇芽在微博上自曝被家暴,并附上相关证据和视频。视频中,宇芽躺在电梯间的地上,拼命挣扎,大声喊叫,但仍被一名男子强行拉住双脚,拖出了电梯间。随即,#宇芽被家暴#成为微博热搜榜首位话题。

我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正式施行。3年多以来,我国反家庭暴力工作取得了切实成效,家庭暴力违法的观念深入人心,受害人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效果明显,家庭暴力投诉数量减少、程度减轻,一些长期困扰受害人的问题得到解决,“家暴零容忍”的态度逐步在大众心中形成。

但与此同时,我国反家庭暴力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从见诸报端的家庭暴力公共事件来看,各种案件处理以及网络评论、留言转发中,关于家暴的误区比比皆是,尤其是对于遭遇家暴后应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公众知晓度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徒法不足以自行”,反家庭暴力法落地方面也还存在一些机制体制问题,如相关制度仍未细化、与其他法律的衔接和执法力度均有待加强、多机构合作尚未有特别成熟的工作模式等。

鉴于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应该系统性、综合性地构建反家暴工作体系,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实施机制,建立多机构合作的反家暴干预模式,同时加大对法律的宣传力度,提升反家暴的社会知晓度,防范家暴恶性案件发生。

法律提供权利保障

遭遇家暴及时报警

家暴,只有0次和N次的区别。

据宇芽称,施暴男子此前曾有过3次婚姻,每一次都是因为家暴而分手。几名女性,因为同一个施暴者走到一起,鼓足勇气,讲述了自己被其家暴的惨痛经历。

“希望这一次不晚。”在博文结尾,宇芽说了这样一句话:“希望大家都不要遇到任何暴力,如果遇到一定要及时报警,保护好自己。”

而令人遗憾的是,相当比例的网友回复中除了表达愤慨,对于遭遇家暴时该如何保护自己,并不十分清楚。

目前,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对家暴受害者提供了一系列的权利保障。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家暴受害人隐私受到保护,真实意愿应当得到尊重。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还应当得到有关部门的特殊保护。

反家庭暴力法还规定了强制报告制度,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如果就医,医疗机构应当做好诊疗记录。受害人应当及时保留好自己的就医诊断证明,连同伤情照片、伤情鉴定意见、施暴人自承材料等,以作为证明施暴人家暴行为成立的重要证据。同时,还要求有关组织对加害人进行法治教育和心理辅导。

法律还规定,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值得一提的是,反家庭暴力法首次建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根据法律,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应当在72小时内作出裁定,情况紧急的应当在24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保护范围可以包括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诸多挑战不容忽视

反家暴法尚难落地

法律,只有执行好才能体现出价值和温度。

尽管法律层面为家暴受害人提供了诸多保护举措,但目前,反家庭暴力情况不容乐观。众所周知,反家暴工作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特点,多机构合作是被实践所证明的反家暴非常有效的干预模式。然而从目前实践反馈看,很多机构在不同层面都还面临诸多工作挑战。

北京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创始人李莹是一名律师。17年前,她刚入行时,办理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家暴案。时至今日,她都记得当时受害人被打断胳膊的惨状。

在李莹看来,当前反家暴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法律不足。比如,性暴力、经济控制等在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又如,政府对专业服务机构的培育和支持还有待加强。再如,法律责任比较弱,相关机制非常简略,急需在地方性立法以及司法解释当中解决。此外,从执行层面看,最大的挑战还是反家暴的责任部门和一线人员对反家庭暴力法的学习理解运用不够。“以人身安全保护令为例,有大数据表明,法院对反家暴的认定率不足20%。”李莹说。

2015年毕业后,学社工专业的周瑶成为湖南长沙市开福区鑫晨婚姻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她所在的服务中心是一家社工机构,主要做家暴的直接干预服务,周瑶主要负责联合多部门为受害人提供支持服务。

从直接服务角度来说,周瑶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于服务对象和受害人,“很多受害人在遭遇家暴后,会选择求助、报警,但可能随着时间或受身边人的影响,过后就不再想追究施暴者,担心这样会对施暴者或者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但很多受害人并不知道目前所处的状况是很危险的,如果目前暴力不制止,则会发生不可预料的情况”。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丁娟从事了36年的妇女心理咨询工作。在她看来,现在反家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政府资源投入不足,分配到社会组织的政府资源更加不足。

“家庭暴力肢体上可以治愈,但是心理的创伤是长期的。我们有800个志愿者,200个都有心理咨询师资格,但因为受资源的限制,机构开通的反家庭暴力专线,只能周一和周四全天开通。”丁娟说。

“目前多部门联动并不理想,个别地方在面对暴力案件时呈现九龙治水,各自为政,最后就成了无人问津互相推诿的局面。”南京红叶社会工作中心社工督导何春兰结合自己的社工经历认为,目前反家暴实践中还面临多重挑战,如传统文化中子不教父之过对于“教”的理解过于粗暴和简单;公众缺乏儿童保护和强制报告的意识;受自诉限制,相关案件较难进入司法程序,行政司法无法及时干预和介入;过于强调心理咨询或者社工等个别专业而忽视多部门的联动等。

呼吁出台实施细则

尽快落实保护机制

“在我国,防治家庭暴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专家张荣丽建议,应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细则》,以立法或者联合发文形式使反家暴各种保护机制落实。

张荣丽提出了多个建议,包括加大反家庭暴力法的宣传力度,提升反家暴的社会知晓度;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司法机关人员的培训;以部门联合发文形式从国家层面倡导建立多机构合作机制,提升家庭暴力的处置效率;以被害人保护为中心,建立功能齐全的“一站式”服务救助中心;建立家庭暴力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库等。

“保护家庭中的弱者不受侮辱和侵犯,一方面需要国家公权力的干预和介入,制裁不法行为,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各界携起手来,长期持续地开展男女平等教育,瓦解父权文化的根基,让平等和反歧视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不可损害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共同捍卫的基本价值准则,让家庭成为一个不再让人感到恐惧的地方。”张荣丽说。(记者 朱宁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