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青春期“老大”遭遇二孩 冲突升级?还是亲子关系缓和剂?

2019-12-09 17:15:0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楠西的儿子小格性格有一点内向,不怎么爱说话。上了初一,他与父母交流的话题似乎更少了。一年前,楠西生下女儿。妹妹刚出生时,小格偶尔也凑到妹妹的小床前来看几眼,但不会逗她玩,也看不出他当哥哥后的喜悦。

楠西问儿子:“你喜欢妹妹吗?”他说:“不喜欢,因为妹妹总爱哭,生病喂药的时候还故意把药吐出来,衣服都弄脏了,还有,妹妹身上的奶味也不好闻!”

有一次,帮着照看小格的奶奶有事外出了,女儿睡醒了在床上哭,正上厕所的楠西就喊小格:“哥哥,赶紧去哄一下妹妹。”然而,她却听到女儿的哭声越来越大了,就急匆匆地从厕所跑出来,楠西看到了让她惊讶的一幕:儿子站在妹妹床前,右手掐着妹妹的脸蛋正左右拧着。楠西急了,生气地冲他大喊:“你揪妹妹脸干啥?像个哥哥吗?”小格赶紧缩回手,女儿的脸蛋上有三道明显泛白的指甲印。楠西好心疼小闺女,真想把小格揍一顿。

小格盯着楠西,两行眼泪哗地流了下来,冲她大喊:“谁让她那么讨厌,总是哭,哭得我做作业都没心思了。你们偏心,只爱她,她不哭的时候你们爱她,她哭的时候你们还哄她,她做什么都对,你们什么时候这么关心过我?”

小格说完冲进了自己的房间,接着,她听到文具和书本被扫落到地上发出的“砰砰”声,还有一声高过一声的嚎啕大哭。

一瞬间,楠西惊呆了,说实话,她从没有想到儿子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只是心急责备了小格两句而已。小格的哭声,让楠西心里又心疼起孩子来。

暗地里不知吃了妹妹多少醋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生二孩,是为了给老大一个伴,习惯性地认为哥哥或姐姐肯定是喜欢妹妹或弟弟的,认为这是本性,也习惯性地认为哥哥比妹妹大,要懂事,妹妹闹的时候,哥哥得理所当然地让着;妹妹哭的时候,哥哥得哄着……

“我忘了,其实小格也只是一个小孩。”楠西说,平时我忙于照顾小的,把小格交由奶奶管理,由奶奶接送他上学,晚上陪他散步。他虽然什么都不说,暗地里却不知吃了妹妹多少醋,他讨厌妹妹夺去了父母对他的关爱。

楠西说,自从自己怀孕不方便出去以后,的确很长时间都没带儿子出去旅游或者逛公园了,也很少带他看电影。女儿出生后,哭闹时间多,全家人都围着小的转,轮流抱着哄着。有时,楠西让小格看管一下妹妹,小格一脸不开心:“妈,这是你生的孩子,为什么要我来看啊?我不想和她玩,我想玩自己的。”

难怪,楠西发现,妹妹的玩具经常找不到,莫名其妙地跑到沙发底下最里边去了;难怪,妹妹的布书上,被人用水彩笔画得乱七八糟;难怪,妹妹没用过的干净尿不湿,出现在洗衣盆的脏水里……原来,这些都是儿子故意干的好事。

“掐妹妹事件”爆发当天晚上,楠西安抚了儿子,并向他表示了歉意。从第二天开始,每天下午儿子放学她都亲自去接,晚上也尽量抽时间陪他做作业、下楼玩儿。有一天放学后,楠西直接把他带到了电影院看电影,又从包包里拿出他爱吃的肯德基套餐,儿子高兴地挎着她的胳膊,动情地说:“妈妈,原来你还记得我爱吃这个啊!我还以为你只管妹妹了,把我什么都忘了呢!”弄得楠西鼻子一酸,觉得亏待了儿子好多似的。

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二孩占比保持在50%左右。在这其中,又有多少青春期的孩子遭遇新出生的二孩,面临和弟弟或妹妹一起成长。

当青春期“老大”正碰上二孩时,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家庭的这一特殊时期,成了很多二孩家庭的难题。

著名青少年心理学专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素质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宋少卫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青春期的孩子都格外敏感。生了老二,千万别让孩子产生突然被父母抛弃的感觉,在照顾小的过程中,要让大的参与一起照顾小的。有了这个过程,他就会觉得爸爸妈妈还是跟我一起在做一件事情。”

宋少卫建议父母可以对老大直言:“父母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有了小的,照顾你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有忽略,或者说会有一些时间上的减少,但是我们还是很爱你。”

“不妨坦白地跟孩子说有了老二的忙碌。家长越是掩盖、越是掩饰,青春期的孩子都很较劲儿,会觉得父母特别虚伪。”宋少卫说。

青春期什么都不耐烦,只对妹妹耐烦

吴丽今年44岁,两年前作为高龄产妇的她生下二女儿。如今,大女儿乐乐正读初二,二女儿已经两岁,为了照顾两个孩子,吴丽选择在家当全职妈妈。

对于大女儿乐乐,吴丽直言:“生不生二孩,青春期的烦恼都在那里,面对的问题一点不会减少。”

吴丽说,她和乐乐之间的“吵点”几乎都是小事儿。比如进女儿的房间没有敲门,女儿会特别生气地大吼一句“出去”;比如上厕所,乐乐总是拿着手机进去磨叽半个小时,她在门口能气得暴跳如雷;又比如女儿整天都拿着小镜子照呀照,刚说她两句,大女儿就对她翻起白眼。

“这些事情都和妹妹没有关系。”吴丽说,大女儿和她闹得最凶的一次是因为骑自行车。每天放学,吴丽都会骑着自行车去接大女儿,两岁的小女儿就坐在自行车的前梁安置的小筐上。

“我们一般会并排骑车。那天车流量很大,拐弯的时候,我对她说‘往右并一些,一前一后骑’。她似乎没有听到我这句话,还在我前面慢慢骑,我就往右靠了一下。这下可了不得了,她和我吵了一路。”大女儿不停质问吴丽为何要故意挤她,居心何在?“首先我提醒过了你靠右走,其次我并没有故意挤你。”吴丽一再表白。

到了家门口,女儿抓着她的自行车不放,说:“你这人不诚实,走,我们去找交警查监控录像!”“你有病吧!你这是在耽误我的时间。”吴丽说。“你才有病,你是个疯子,以后别来接我。”女儿说。

“你看,妹妹脸都冻凉了。我没有时间和你在这儿扯。”“和我妹没关系,我说的是你,今儿你必须跟我道歉。”最后,吴丽只好满心委屈地“假装”给大女儿道个歉。吴丽说:“到了青春期,大女儿像一头牛一样,谁在她身前晃悠一下,只要看着不顺眼,就会尥蹶子,发脾气。”

幸亏,有了妹妹。“姐姐青春期什么都不耐烦,只对妹妹耐烦,她所有的好脸色都给了妹妹。”吴丽说,平时,乐乐会给妹妹喂饭,带着妹妹看动画片,晚上睡觉的时候给妹妹讲故事。乐乐对她说:“我出生的时候有两公斤,一公斤是肉肉, 一公斤是可爱,长大了肉肉越来越多,但是可爱并没有增加,于是就显得不可爱了。”

“大女儿和我们的冲突多一些,和妹妹之间一点冲突也没有。对于大女儿的青春期,两岁的妹妹起到了一定的缓和剂作用。”吴丽说。

“以前大女儿单独睡一个房间,经常熬夜到11点多,有时候还失眠。后来,我让大女儿也和我一起睡,妹妹睡在我们两个中间。没有想到,乐乐特高兴,每天给妹妹抓背,一到晚上9点半就准时上床,生怕影响妹妹的睡眠。”

让青春期娃一起参与带二孩

楠西说,从那次单独陪儿子看电影之后,她经常找机会带着女儿和儿子一块玩,并一本正经地跟小格讲:“妹妹是妈妈生的孩子,你也是妈妈生的孩子,妈妈才都要管啊!你把妹妹管好了,妈妈赶紧做事,才有多余的时间单独陪你学习、看电影、去公园。”

小格只好不情不愿地妥协了。有时候,他也像个婴儿,在客厅的爬行垫上带着妹妹一起爬,又给她读故事书,陪她玩玩具。最近妹妹正在学走路,他看到妹妹晃晃悠悠站起来往前走,担心妹妹跌倒,会赶紧跟到旁边去保护,挺有哥哥样儿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说:“实际上,生二孩对老大的心理有非常大的挑战,即便孩子步入青春期,成了小大人,但对于当哥哥或者当姐姐却没有经验,无知、充满恐惧感,需要父母帮助。如果父母和家庭忽视这一点的话,对孩子是很大的伤害,未来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不可预测。如果老大心理问题不解决,也许他会恨老二,会用各种方法折磨老二。”

孙云晓说:“老大和老二的矛盾是所有家庭都有可能面对的。作为独生子,过去老大独享了父母的爱,现在有了老二,父母得帮助孩子接受和适应,并且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权利和责任是对应的,这两者是统一的。”

宋少卫曾经有一个18岁的学生,这个学生抱着自己几个月大的弟弟出去玩儿的时候,好多人逗他说,“呦,你都会生娃儿了!”他的学生一点也不生气,特自豪地跟人家说:“这是我弟弟,带着他就像是照顾我自己的孩子一样。”

宋少卫说:“如果说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又生了一个二孩,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方法是让青春期的孩子感觉到二孩是自己的,能够照顾弟弟、妹妹是自己的价值所在,因为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需要成人感、需要价值感,如果让他能够多去参与照顾弟弟妹妹,其实孩子会很自豪的。”

孙云晓说,在生活中,很多人为二孩承受了很多,比如做全职母亲,这是生孩子的合理的愿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生二孩是合理的,永远是合理的,要求是正当的,是符合人类的发展基本需要的。苏联时代有一个妈妈教育不好子女找到教育家马卡连科求教,他给的建议是“那你就再生一个”。

事实证明,两个孩子是比较好教育的,他讲出了一个真理,大自然有生态平衡,人口也要有平衡。有两个孩子的家庭相对比较平衡。“此前,为了二胎很多人付出了一些代价,在我看来,这些付出是有价值的。”孙云晓说。(记者 桂杰)

分享到: